1994年第2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50个常用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聚类分析
    刘新芝; 彭泽斌; 思扬; 张洪哲
    1994, 2(1):001-005.
    [摘要](667) [HTML](0) [PDF 0.00 Byte](1128)
    摘要:
    对50个玉米自交系,4个测验种中的NC—Ⅱ交配组合进行了试验.以50个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为指标,采用系统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配合力为指标将50个自交系分为13类,这13类在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面各具特点.A类的特点是,与BSSS遗传背景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B类的特点是,与Syn3和BSSS二种遗传背景均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C类的特点是,与5003、BSSS二种遗传背景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并具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因此,认为此法在杂种优势预测及利用方面较通常所用的表型聚类法更可靠实用.
    2  玉米抗旱育种
    吴子恺
    1994, 2(1):006-009.
    [摘要](1391) [HTML](0) [PDF 0.00 Byte](1046)
    摘要:
    干旱是世界、也是我国许多玉米种植区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培育抗旱玉米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在玉米抗旱育种中,正确选定目标性状是十分重要的.CIMMYT在玉米抗旱育种中以ASI(Anthesis-silking Interval)作为选择性状之一进行群体改良,并已育出一批抗旱玉米群体.描述了抗旱玉米的理想型,并讨论了利用分子生物技术于玉米抗旱育种中的问题.
    3  丹玉号玉米杂交种遗传基础的分析与评价
    陈刚
    1994, 2(1):010-013.
    [摘要](675) [HTML](0) [PDF 0.00 Byte](766)
    摘要:
    通过对育成推广的丹玉号玉米杂交种的分析看出:其遗传基础主要来源于我国农家品种旅大红骨子和美国Lancaster及Reid yellow Dent系统.而旅大红骨子选系及其衍生系在丹玉号玉米杂交种中应用是一条主线,19个杂交种有14个是由具有旅大红骨子血缘的亲本的组配,至今有增无减.其次是Lancaster血缘,其中70年代以330自交系应用为主;80年代Mo17应用为主;而后,Rcid yellow Dent血缘的应用上升为主导地位,新育成较好组合的母本几乎占100%.还明显看出:90%以上的杂交种都是内、外缘相结合的产物.丹玉杂交种和自交系的育成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获得了极显著的经济效益.
    4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玉米群体改良和应用项目
    庄铁成; 王月
    1994, 2(1):014-017.
    [摘要](865) [HTML](0) [PDF 0.00 Byte](818)
    摘要:
    5  玉米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在品种改良中的应用研究概况(综述)
    陈举林
    1994, 2(1):018-020.
    [摘要](966) [HTML](0) [PDF 0.00 Byte](704)
    摘要:
    6  玉米杂交种的主成分分析
    曹靖生
    1994, 2(1):021-024.
    [摘要](837) [HTML](0) [PDF 0.00 Byte](577)
    摘要:
    本文对45个玉米杂交种的23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对23个性状分别与第一、二、三主成分值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第一主成分主要凝聚着粒重正因子到叶层负因子信息,第二主成分凝聚叶形正因子到经济性状负因子信息,第三主成分主要凝聚着株高、叶片数正因子到灌浆负因子信息,从而认为第一主成分较大,第二主成分较小到第三主成分适中的玉米杂交种综合性状较好.
    7  转育玉米大斑病抗病单基因Ht的实用性初探
    王孝杰
    1994, 2(1):025-026.
    [摘要](1020) [HTML](0) [PDF 0.00 Byte](973)
    摘要:
    对玉米自交系Mo17转育抗病单基因Ht2、Ht3,培育出Mo17的6个近等基因系,通过温室及田间人工接种玉米大斑病菌鉴定及配合力测定.得出在利用多基因抗性的基础上同时转育单基因Ht1、Ht2、Ht3、HtN,把单基因尽可能集中到一个自交系或杂交种上;形成“多质系”或“多系品种”,因而具有兼抗多个生理小种的作用,从而延长杂交种的使用寿命.”
    8  玉米早熟性简便鉴定方法
    孙树礼
    1994, 2(1):027-027.
    [摘要](518) [HTML](0) [PDF 0.00 Byte](583)
    摘要:
    9  免耕整秸秆半覆盖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丁玉川; 王树楼; 王笳
    1994, 2(1):028-031.
    [摘要](875) [HTML](0) [PDF 0.00 Byte](846)
    摘要:
    3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地玉米采用免耕整秸秆覆盖栽培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在干旱年份尤为明显,3年平均产量比传统耕作玉米增产57.7%,增产幅度23.8%~191.0%.由于秸秆覆盖后土壤温度降低,玉米前期生长发育缓慢,进入拔节期后植株生长发育加快,抽雄前植株长势逐步赶上并超过对照.与传统耕作比较,免耕覆盖玉米具有根系发达、植株高、茎秆粗、叶面积大、干物质积累多、成穗率高、果穗大、穗粒数多、千粒重高等优良性状.
    10  旱作玉米吨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李树田; 朱连芝; 李艳玲
    1994, 2(1):032-039.
    [摘要](809) [HTML](0) [PDF 0.00 Byte](1204)
    摘要:
    本文在总结群众性创造“吨粮田”实践基础上,采用五元二次通用旋转设计,选择密度、农肥、氮肥、磷肥、钾肥等五项因素对旱作条件下春玉米吨产技术体系进行试验研究.通过电算分析提出了玉米吨产技术体系数学模型和优化方案,为辽西半干旱地区旱作玉米实现吨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配套技术.
    11  半干旱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宋宝章 代宝龙; 李守全
    1994, 2(1):040-042.
    [摘要](776) [HTML](0) [PDF 0.00 Byte](595)
    摘要: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柴永山
    1994, 2(1):043-044.
    [摘要](1128) [HTML](0) [PDF 0.00 Byte](673)
    摘要:
    本项研究探讨了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于玉米浸种和叶面喷洒的作用效果.经两年试验结果得出:三十烷醇能够促进幼苗根系发育,加强光合作用;多效好、爱多收、丰产素能够提高玉米籽实的库容量,增加百粒重.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对玉米有增产效果,尤其三十烷醇效果最好.多效好、丰产素适于叶面喷洒,爱多收、三十烷醇浸种和叶面喷洒均可.
    13  玉米生产管理专家咨询系统的研究
    魏军; 戴俊英; 金忠华; 罗新兰
    1994, 2(1):045-047.
    [摘要](648) [HTML](0) [PDF 0.00 Byte](812)
    摘要:
    本研究经3年多点试验,建立了玉米生产管理专家咨询系统.该系统首次把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与模似模型结合起来,以解决有关玉米生产管理问题,该系统由天气模型、CERES—玉米模似模型、专家系统及其知识模型和经济模型组成;该系统能够对不同的栽培管理措施组合(地区、年份、品种、密度、播期、施肥等)的玉米生长发育状况、产量高低和经济效益等作出预测、评价和决策,从而使用户得到了与自己愿望相符的玉米生产管理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可靠性好,预测性强,决策功能完善,是进行现代化玉米生产管理的理想工具.1991~1992年的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14  玉米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综述)
    陈国平
    1994, 2(1):048-053.
    [摘要](1031) [HTML](0) [PDF 0.00 Byte](655)
    摘要:
    15  夏玉米灌浆与温度、籽粒含水率关系的初步探讨
    孙月轩; 姜先梅; 张作木; 单玉清 鲍继友; 孙顶太
    1994, 2(1):054-058.
    [摘要](1376) [HTML](0) [PDF 0.00 Byte](1037)
    摘要:
    本试验以三个紧凑型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对夏玉米灌浆与温度、籽粒含水率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夏玉米达到安全成熟,其灌浆期需活动积温≥1100~1150℃,有效积温≥500~550℃.灌浆在候平均温度11.7~11.9℃的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一定的强度,千粒重日增量达1.6~4.4g.灌浆高峰期的持续时间及灌浆强度在日平均温度(14.4~15.8℃)较低时,都有所缩短和减弱.研究表明,夏玉米灌浆速率与籽粒含水率的关系极为密切(相关极显著),在含水率85%~30%的变化区间内,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掖单2号千粒重增加6.56±0.15g,掖单4号增加6.28±0.74g,掖单12增加5.80±0.63g,因含水率变化一个单位而引起千粒重变化的绝对量,同一品种播期间相对稳定,变异较小.同时表明,玉米籽粒含水率下降最快的时期即为灌浆高峰期.
    16  紧凑型玉米根系高产特性的研究
    刘培利; 林琪; 隋方功 孙作启
    1994, 2(1):059-063.
    [摘要](1229) [HTML](0) [PDF 0.00 Byte](1185)
    摘要:
    紧凑型玉米比平展型玉米容易获得高产,根系性状良好是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根系干重苗期发展快,后期变化平稳.深层根量较多,水平分布紧凑,耐密植.密植条件下,籽粒增重期根系吸收活力高,活跃吸收层深.气生根发达,气生根根系活力受密度影响小,对产量贡献大.
    17  高纬度地区玉米各层叶片功能研究
    邓良佐; 井旭源; 钱哈业; 史纪明
    1994, 2(1):064-066.
    [摘要](546) [HTML](0) [PDF 0.00 Byte](696)
    摘要:
    经1987~1990年在不同施肥量不同密度不同品种情况下的研究,在高纬度寒冷的黑龙江省边远低湿地区,明确了玉米各层叶片功能顺序是:上层叶>中层叶>下层叶,产量与叶面积呈高度正相关,并服从上述各层叶片功能的规律,为育种与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18  玉米病害的病菌变异与抗病品种选育
    白金铠; 宋佐衡; 陈捷; 梁景颐; 刘伟成; 吕国忠; 赵廷昌; 周永力
    1994, 2(1):067-072.
    [摘要](1849) [HTML](0) [PDF 0.00 Byte](1375)
    摘要:
    我国玉米上发生的病害约30余种,引起病害的病原有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50余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穗粒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矮花叶病等.每年因各种病害造成玉米产量损失达10%.本文简要的论述了国内外对玉米品种的抗病性与病菌致病性的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概况.为掌握病菌的变异规律与今后应采取的选育抗病品种的策略和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信息及理论依据.
    19  玉米茎腐病病原对玉米苗期致病性研究
    晋齐鸣; 卢宗志; 潘顺法; 姜晶春
    1994, 2(1):073-075.
    [摘要](1196) [HTML](0) [PDF 0.00 Byte](1236)
    摘要:
    利用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禾生腐霉菌(Pythium graminicola)和链状腐霉菌(Pythium catenulatum) 等玉米茎腐病病原进行玉米苗期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几种病原菌均能引起玉米幼苗发病,其中腐霉菌的致病作用要比禾谷镰刀菌强,并且两者的致病初侵染部位不同.腐霉菌主要是次生根和须根,而禾谷镰刀菌为胚根.本文对禾谷镰刀菌和两种腐霉菌的混合菌株做了致病性试验工作.
    20  钾肥对甜玉米籽粒品质和茎秆含糖量的影响
    史振声 张喜华
    1994, 2(1):076-080.
    [摘要](921) [HTML](0) [PDF 0.00 Byte](1211)
    摘要:
    本文研究了钾肥对甜玉米籽粒多种营养成分和茎秆含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增施钾肥可提高籽粒多种营养物质含量和茎秆含糖量,但过量施钾反而产生抑制作用.②籽粒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蛋白质、赖氨酸、脂肪和糖相反,当前者含量较高时,后者含合较低.③籽粒中不同营养物质的代谢对钾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其强弱的顺序为总糖>赖氨酸>脂肪>蛋白质.④因施钾量的多少茎秆含糖量变化很大,当施量较少时,与籽粒蛋白质、赖氨酸、脂肪和糖一样,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籽粒中蛋白质、赖氨酸、脂肪和糖的含量均达最高或较高值时,茎秆含糖量较低;过量施钾籽粒蛋白质、赖氨酸、脂肪和糖的合成受到抑制而茎秆含糖量较高.适量增施钾肥可提高甜玉米营养物质含量,调节各物质比例,达到改进品质之目的.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