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第2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高赖氨酸玉米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关系
    汪黎明; 石德权; 白丽
    1994, 2(3):001-004.
    [摘要](855) [HTML](0) [PDF 0.00 Byte](1380)
    摘要:
    本文以8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以及这8个亲本的56个完全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考查产量、品质等14个性状,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赖氨酸产量、蛋白质产量、脂肪产量和籽粒产量这4种产量性状的遗传距离与超亲优势、超标优势和特殊配合力之间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有一种趋势,即杂种优势较大的组合大多有较大的遗传距离.亲本的平均遗传距离与一般配合力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还属于参考性的,在实际育种工作中,进行配合力的测定依然是必要的.
    2  玉米姊妹系穗部性状的遗传研究
    刘宗华; 陈伟程; 罗福和; 季良越; 胡彦民; 黄西林; 季洪强
    1994, 2(3):005-007.
    [摘要](1025) [HTML](0) [PDF 0.00 Byte](1074)
    摘要:
    本研究着重对杂交组合的母本即由“3358”一个基本株以系谱法产生的4个稳定姊妹系及其3个姊妹种就穗部性状的遗传成分、遗传力、对组合的贡献率以及组合的配合力方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合穗部性状的(?)均在80%以上,以加性效应为主.尽管姊妹系和姊妹种的遗传成分在组合表型总方差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其在穗部各性状之间仍存在较大分歧.姊妹系选育过程中,应注重穗粗和千粒重的选择.
    3  耐深播抗旱玉米杂交种“42107”的选育及应用
    王早荣; 钟改荣; 孟俊文
    1994, 2(3):008-010.
    [摘要](844) [HTML](0) [PDF 0.00 Byte](958)
    摘要:
    本研究利用具有长根茎特性的兰粒玉米,在强化环境条件下,通过抗旱耐深播种质的筛选、基因导入等遗传育种方法,培育出适于我国北方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耐深播(深播20cm仍可正常出苗发育)、抗旱、抗病、综合性状优良的高产型玉米杂交种“42107”,它将为干旱地区的玉米高产稳产提供保证.
    4  糯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许金芳; 贾世锋; 郭庆法; 刘治先; 汪黎明
    1994, 2(3):011-013.
    [摘要](854) [HTML](0) [PDF 0.00 Byte](809)
    摘要:
    本文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二年中研究了38个糯玉米杂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穗粒数和百粒重对单株产量至关重要,其次是出籽率和灌浆日数,株高、穗位和穗粗对产量作用不大.因此认为,通过对穗粒数和百粒重的选择,有助于高产糯玉米杂交种的培育,加强灌浆期的管理,可以提高单株产量.
    5  美国玉米育种的试验设计与遗传分析方法
    张喜华 史振声
    1994, 2(3):014-016.
    [摘要](936) [HTML](0) [PDF 0.00 Byte](886)
    摘要:
    6  玉米雄穗性状的遗传分析
    刘大文
    1994, 2(3):017-021.
    [摘要](1007) [HTML](0) [PDF 0.00 Byte](1466)
    摘要:
    以Kei9103等8个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双列设计组配一套不包括反交的组合,对雄穗分枝数、雄穗长和雄穗重进行遗传分析.Wr依Vr回归、(Wr+Vr)和(Wr—Vr)方差分析表明,三个性状的遗传效应中皆存在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但去掉偏离回归直线的亲本后,在6×6亚双列中三个性状的遗传皆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在三个性状中,多分枝对少分枝是不完全显性,长雄穗对短雄穗和重雄穗对轻雄穗是超显性.雄穗分枝数、雄穗长、雄穗重的遗传分别涉及到18、20、22个基因位点.在亲本显隐性基因的分布上,Ki21具有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重的隐性基因最多,具有雄穗长的显性基因最多;Kei9103具有雄穗分枝数的显性基因最多,具有雄穗长的隐性基因最多;KS23—1—4具有雄穗重的显性基因最多.
    7  灰色关联分析在玉米杂交种综合评判中的应用研究
    陈举林
    1994, 2(3):022-024.
    [摘要](975) [HTML](0) [PDF 0.00 Byte](843)
    摘要: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参加1992~1993年度华北夏玉米区域试验的9个参试种的13个承试单位的试验结果进行14个性状的综合评判,评判结果与品种实际表现基本一致.结果证明,由于各性状对品种的重要性不同,在给出各性状不同的权重系数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玉米杂交种进行多性状综合评判,比单纯依靠产量结果对参试品种进行评判更具有科学性.这种方法可作为品种区域论验中对参试种进行综合评判的一种有效方法.
    8  我国玉米杂交种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杨小平 马青奠
    1994, 2(3):025-028.
    [摘要](769) [HTML](0) [PDF 0.00 Byte](849)
    摘要:
    本研究运用A.F.Froyer提出的原理,对我国玉米杂交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目的是建立和测验测定玉米遗传多样性的方法,并通过比较推广杂交种的遗传多样性评价我国玉米遗传脆弱性.结果表明,7个参试杂交种间遗传多样性平均值为0.811,变化范围在0.408~1.372.综合分析认为,我国目前玉米遗传多样性弱,具有很大的遗传脆弱性.
    9  中熟玉米新杂交种“庆单39号”的选育与特点
    王渡沣
    1994, 2(3):029-031.
    [摘要](669) [HTML](0) [PDF 0.00 Byte](803)
    摘要:
    10  吉林省玉米高产区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与生育生理指标研究——第二报 耐密型玉米增产原因分析与公顷产量11250kg高产群体主要生育生理指标
    尹枝瑞; 王国琴; 王振宝
    1994, 2(3):032-040.
    [摘要](1229) [HTML](0) [PDF 0.00 Byte](1407)
    摘要:
    在良好栽培条件下,玉米品种的产量水平在公顷4.5万株稀植时,主要是由配合力决定的,而在公顷6.0万株密植时耐密性又成为主要影响因素.耐密性是一个综合性状.耐密性强(或耐密型)玉米,是以较高配合力为前提的,不仅株型紧凑、而且还具有秆强、根系发达、结实性好、易抓苗、植株整齐度高等特点.耐密型玉米适于密植的根本原因是耐密性强.公顷11000~12000kg 高产群体,由于品种的繁茂程度、光合效率以及经济系数有差异,其主要数量指标为总光合势316.4~439.2万m2·日/ha,最大叶面积系数4.25~5.53,净同化率5.76~7.55g/m2·日,经济系数0.496~0.549.籽粒灌浆初期穗位处由间透光率22.8%~25.6%,近地面处8%~10%.
    11  玉米种子差异对前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庆祥
    1994, 2(3):041-044.
    [摘要](1244) [HTML](0) [PDF 0.00 Byte](1539)
    摘要:
    本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株间差异与种子差异有密切关系.粒度中等偏大的种子田间出苗率、幼苗初期生长以及苗期整齐度都优于粒度过大或过小的种子.在生产上必须淘汰粒度过大和过小的种子,以保持种子的整齐度.此外,使用纯度低的杂交种导致个体间差异过大,出现较多低产个体,造成减产.
    12  通化市玉米丰歉定位试验研究 第一报 气象因素与干物质增长及产量分析
    宋继娟; 柳金来; 滕文星
    1994, 2(3):045-048.
    [摘要](845) [HTML](0) [PDF 0.00 Byte](975)
    摘要:
    本文根据我所1986~1993年的玉米丰歉定位试验结果初步分析得出:当地5~9月的气象因素分布状况直接影响着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其中,6月下旬的气象因素决定营养器官的干物质,8月上旬的温度决定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玉米干物质在拔节后对产量的贡献大于拔节前,尤其7月上旬的干物质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此时的干物质可作为年成预测的依据.根据气象因素分布与产量建立三个最优数学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际产量完全吻合.
    13  黑龙江低湿地玉米台田栽培研究
    邓良佐; 井旭源; 史纪明
    1994, 2(3):049-051.
    [摘要](735) [HTML](0) [PDF 0.00 Byte](863)
    摘要:
    经过我院(佳木斯市低湿地海拔90.5m),1985、1988、1990、1991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台田栽培垄沟积水期,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对照(70cm行距),干旱严重时土壤含水量高于对照.台上种二行,平均增产率为11.1%.提高了土壤耐涝抗旱能力.
    14  地膜玉米施用“5406”植物细胞分裂素的效果及生理效应
    刘东海
    1994, 2(3):052-055.
    [摘要](1230) [HTML](0) [PDF 0.00 Byte](1134)
    摘要:
    用“5406”植物细胞分裂素浸种、喷施或浸种加喷施的方式处理水、旱地地膜玉米种子或叶面喷施植株,对地膜玉米的生育时期、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影响较大.试验结果证明,在水、旱地地膜玉米上施用“5406”植物细胞分裂素后,与对照相比,增产幅度达6.38%~17.69%,获取利润为279.90~1022.70元/公顷.
    15  玉米叶片光合速率与光、养分和水分及产量关系的研究
    沈秀瑛; 戴俊英; 胡安畅; 徐世昌
    1994, 2(3):056-060.
    [摘要](943) [HTML](0) [PDF 0.00 Byte](981)
    摘要:
    玉米叶片光合速率随群体内光照减弱而降低,下部保绿叶片(第10叶)在弱光下光合速率随光强变幅较大,中部穗位叶光合速率变化较平缓,光合速率明显下降预示群体过大,籽粒产量趋于降低;土壤肥力中上水平和不甚缺P、K时,增施N、P、K仍有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产量的效应;叶片光合速率对水分反应最敏感,水分亏缺使光合速率迅速下降,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16  夏玉米高产群体呼吸速率与光合特性关系的研究
    董树亭; 胡昌浩; 高荣岐; 王群瑛
    1994, 2(3):061-065.
    [摘要](641) [HTML](0) [PDF 0.00 Byte](983)
    摘要:
    夏玉米高产群体呼吸速率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逐渐增强,开花期达最大值,乳熟后急剧下降.高密度处理的群体呼吸速率大于低密度处理.叶面积大小是影响玉米群体呼吸速率的重要因素,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加(5以下),群体呼吸速率不断增强,其后趋于相对稳定.单位干重的呼吸速率生长早期较高,尔后逐渐下降,至成熟时最低.群体呼吸占总光合的值因生育时期而异,供试品种三年全生育期总平均为30.64%.
    17  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
    宋凤斌 许世昌 戴俊英
    1994, 2(3):066-070.
    [摘要](1073) [HTML](0) [PDF 0.00 Byte](1150)
    摘要:
    本文综述了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8  速保利等药剂防治玉米全蚀病的试验研究
    王玺仁; 陈吉霞; 毕君; 张翠云
    1994, 2(3):071-074.
    [摘要](796) [HTML](0) [PDF 0.00 Byte](960)
    摘要:
    1991年以来,通过室内系统筛选和田间试验,从国内外14种杀菌剂中,选出三唑类的速保利、粉锈宁和苯并咪唑类的苯菌灵,作为防治玉米全蚀病较理想的药剂.田间试验,2%速保利可湿性粉剂0.3%拌种和自制成的0.02%速保利颗粒剂穴施45公斤/公顷,防治效果最好.1993年两处试验,拌种苗期防效分别为84.14%和84.92%,收获期病情指数下降70.33%和71.19%,增产分别为25.38%和32.31%;颗粒剂穴施苗期防效分别为74.62%和81.55%,收获期病情指数下降71.31%和72.55%,增产17.17%和27.4%.
    19  玉米籽粒含油量的研究及其育种进展(综述)
    霍仕平; 晏庆九
    1994, 2(3):075-077.
    [摘要](817) [HTML](0) [PDF 0.00 Byte](951)
    摘要:
    玉米油是一种不饱和程度最高,易被人体吸收的高质量植物油.育种家们近百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籽粒含油量品种间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是受加性效应基因支配的,是高度遗传的;含油量与种胚大小、籽粒产量和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有关;在育种上,通过基因重组,对含油量进行直接选择或借助于某些相关性状的间接选择,培育出高产、高含油品种已经成为现实.
    20  美国玉米的生产和出口状况
    邓崇辉
    1994, 2(3):078-080.
    [摘要](920) [HTML](0) [PDF 0.00 Byte](1073)
    摘要:
    本文对70年代以来美国玉米的产量、生产地区、生产收益及出口贸易等状况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美国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发展动向.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