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3(zk):064-067.
摘要:
玉米全蚀病菌(G.g.m)浸染寄主初期,匍匐菌丝在玉米根表纵向生长,然后产生侵染菌丝穿透根表皮向深层扩展,并形成大量附着枝。寄主根细胞对病菌穿透的反应是形成封闭的木质管鞘包围侵染菌丝。管鞘内菌丝穿透管鞘末端,向更深层细胞扩展,并重复同样的过程。病菌能侵染中柱,使中柱变褐坏死,但未见菌丝。
首次从玉米全蚀菌中提取到毒素.产毒条件试验表明,在碎玉米粒上。25℃黑暗条件下培养40天达到产毒高峰.随时间延长。变化不大。产毒最佳pH7.2。
培养物经石油醚去杂。甲醇浸提、蒸发。再经活性碳拄吸附层析。获初提纯毒素.该毒素对玉米根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幼苗种子根、离体叶和活体叶有致萎作用,并扭伤玉米叶片和根细胞膜、鳗柱体、叶绿体等超徽结构,经活体提取的毒素对胚根也有抑制作用。
初步鉴定,初提纯毒素含蛋白质和糖类物质。蛋白质占主要地位,其组分经分析确定含18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酸性氧基破含量高于碱性氯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