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第4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高培养力玉米种质资源及生物技术后代保存利用的研究
    母秋华; 杜娟; 于树清; 田立国; 张新生; 林振江; 付作申; 王金余; 原亚萍; 贾玉峰; 赵明
    1996, 4(3):001-006.
    [摘要](443) [HTML](0) [PDF 0.00 Byte](804)
    摘要:
    1.通过高培养力材料为桥梁亲本与高蛋白、高糖、高配合力等种质杂交创造了一批培养力高于10%的基因型重组材料。从中筛选出50份进行整理、编目并在国家库长期保存。 2. 对玉米的细胞、组织及种质资源进行低温、超低温及不同保存条件的试验,首次证明带有药壁的花粉胚耐低温保存,并获得了低温保存的纯系用于育种实践。 3.通过花粉及幼胚培养建立了四个无性繁殖系,获得了Je6.clone,甜玉米clone201纯系。Je6等三个系已用作Gus基因转移的受体。 4.对获得的70份生物工程纯系分期进行了田间套袋和干燥保存,同时对优良纯系进行了配合力测定,双B早×吉818参加了吉林省区域试验,军单91049参加了省预备试验,产量高达12473.7kg/hm2,比四单19增产16.9%,列11份参试材料的第一名。
    2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分子机理
    冯宗云 何萍 张静
    1996, 4(3):007-010.
    [摘要](807) [HTML](0) [PDF 0.00 Byte](956)
    摘要:
    本文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综述。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质核两个遗传体系相互依存和联系的统一关系之中。应把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及核基因这三类遗传体系联系起来研究,能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遗传机理做出比较圆满的解释。
    3  玉米自交系杂交当代子粒体积增大现象的研究
    王建革; 贾世锋; 郭庆法; 刘治先; 孟昭东; 汪黎明
    1996, 4(3):011-014.
    [摘要](708) [HTML](0) [PDF 0.00 Byte](881)
    摘要:
    在1993年我们发现了多27自交系杂交当代子粒比自交子粒体积明显增大后,1994年采用4个自交系(多27、齐318、齐319、87137)对此现象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发现,多27×齐318、多27×齐319、多27×87137杂交当代子粒的平均百粒体积分别比多27自交子粒大4.23ml、4.92ml和3.97ml,成对t检验表明这些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它们的F2子粒未发现分离现象。以三系为母本,以多27为父本的杂交当代子粒平均百粒体积与母本自交子粒无显著差别.根据上述情况,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4  几个新育成玉米种质的配合力分析
    张德水 崔德才; 王桂荣; 王其会; 尹承佾; 李雅志
    1996, 4(3):015-018.
    [摘要](712) [HTML](0) [PDF 0.00 Byte](724)
    摘要:
    本试验以4个基本稳定的新种质材料(033、065、118和143)为母本,生产上常用的4个优良自交系(478、515、8112和1029)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16个组合F1的8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雌、雄两亲的一般配合力和雌亲×雄亲的特殊配合力间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根据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分析了各参试亲本的遗传特点及在杂种优势育种上的利用价值。
    5  玉米抗旱基因型鉴定方法和指标的探讨
    张宝石; 徐世昌; 宋凤斌; 张威; 戴俟英
    1996, 4(3):019-022.
    [摘要](1424) [HTML](0) [PDF 0.00 Byte](1097)
    摘要:
    在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两种条件下,在玉米开花期,利用玉米叶片的保水能力、脯氨酸累积量、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醇含量4项指标,以抗旱系数为对照,对6个不同基因型玉米的抗旱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依据某一个指标对不同玉米基因型进行抗旱性鉴定的结果可靠性较低;依据上述4个指标进行综合性鉴定的结果可靠性很高.因此,在利用生理生化指标对玉米抗旱基因型进行鉴定时,需要同时利用多个性状的综合值进行评价,以提高抗旱性鉴定的准确率,用简而易行的大气干旱法可以取代繁琐的土壤干旱处理。
    6  玉米油和优质油玉米育种
    刘治先
    1996, 4(3):023-026.
    [摘要](753) [HTML](0) [PDF 0.00 Byte](1138)
    摘要:
    玉米油是主要的食用植物油,具有较高的营养和医用价值.其主要成分是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亚麻酸等。油酸和亚油酸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对某些糖尿病亦有疗效。但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使油产生混浊和酸臭味.玉米油分因品种不同而异,受多基因控制。这些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研究表明,通过连续选择或诱导基因突变,可有效地提高玉米子粒的含油量,改善的品质,培育优质油玉米杂交种。
    7  玉米半粒种子DNA提取及RAPD分析
    王玉民; 庄炳昌; 邓祟辉
    1996, 4(3):027-028.
    [摘要](649) [HTML](0) [PDF 0.00 Byte](639)
    摘要:
    本试验探索了采用半粒玉米种子提取DNA并进行RAPD分析的方法,结果发现:(1)利用本试验所用方法从半粒玉米种子中提取的DNA质量好,分子量大,宪全可以用作RAPD分析。(2)RAPD分析的结果表明,仅用2个引物就在供试6份材料中表现出较好的多态性,说明RAPD用于种子纯度及品种鉴定是可行的.本文还对RAPD技术和同工酶技术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此方法在育种中的应用。
    8  玉米杂交种丹玉19选育报告
    景希强; 邱景煜; 宋光茂; 何晶; 李芳志; 李思烈; 宋儒; 宁家林
    1996, 4(3):029-030.
    [摘要](736) [HTML](0) [PDF 0.00 Byte](601)
    摘要:
    丹玉19是我所于1984年冬以外引自交系美3184与自选系丹340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经过省级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几年的大面积试种,表现高产、抗病、抗倒能力强,米质优。不早衰。到1994年底累计种植面积达3.7万公顷,1993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9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卓德众; 刘启华; 郭红甫
    1996, 4(3):031-034.
    [摘要](694) [HTML](0) [PDF 0.00 Byte](920)
    摘要: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我所1995年玉米产量比较试验的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定量考查,较全面地分析评估了各个组合的综合表现及各性状的作用与关系,提高了试验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可行性,为鉴定和培育玉米新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10  紧凑型与平展型玉米的最佳收获期
    李芳贤; 高谷; 王金林
    1996, 4(3):035-036.
    [摘要](851) [HTML](0) [PDF 0.00 Byte](768)
    摘要:
    本文根据紧凑型玉米具有假熟性的特点,简述了紧凑型与平展型玉米的最佳收获适期。试验证明,掖单12、掖单13和掖单20等品种,其适宜的收获时间,为果穗白皮后的7~9天为其最佳适期。此时收获,公顷产量最高,试验表明,一般比对照增产10.58%~13.27%。若在果穗白皮时收获,则往往会导致玉米减产,减产率为9.75%~13.64%。而平展型玉米,如沈单7号、鲁玉6号和丹玉13等品种,其适宜的收获时间为完熟期。
    11  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赵作民
    1996, 4(3):037-040.
    [摘要](644) [HTML](0) [PDF 0.00 Byte](865)
    摘要:
    本文论述了紧凑型玉米与平展型玉米高产栽培对比试验(1987~1993年),初步研究了紧凑型玉米产量结构,生理生态指标及其适宜密度、最佳配方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玉米覆膜增产效果,获得单产12000~15000km/hm2的产量,为黑龙江省玉米高产再高产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12  紧凑型玉米的高产特性分析
    吴明泉
    1996, 4(3):041-044.
    [摘要](579) [HTML](0) [PDF 0.00 Byte](739)
    摘要:
    综合分析表明,紧凑型玉米的高产潜力主要来源于它的四个特性:耐密性,较高的群体光合特性;良好的根系发育特性,较高的经济系数。初步探讨了紧凑型玉米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13  夏玉米几种生育性状异常的原因及对策
    庞淑萍; 赵恒川; 刘效文
    1996, 4(3):045-047.
    [摘要](501) [HTML](0) [PDF 0.00 Byte](735)
    摘要:
    14  旱地玉米栽培新突破──整秆覆盖技术
    靳森林; 刘永忠; 王斌; 王山荣; 吴枝根
    1996, 4(3):048-049.
    [摘要](731) [HTML](0) [PDF 0.00 Byte](584)
    摘要:
    本研究经过1990年至1994年五年工作,从研究解决制约旱地玉米高产的水、肥、土等基础因素出发,研究成功以周年覆盖整玉米秆为核心的“旱地玉米整秆覆盖技术”。本技术集蓄水、保水、保土、培肥、调温五位一体,操作简便、省工易行,三年示范1.2万公顷,平均增产35%,增产玉米1800万公斤,增社会效益1800多万元。本文从该技术的增产效果、操作规程、技术要点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15  凉山州地膜玉米分带轮作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魏太忠; 余世学; 陈学才; 曹晋福
    1996, 4(3):050-053.
    [摘要](805) [HTML](0) [PDF 0.00 Byte](872)
    摘要:
    地膜玉米分带轮作系指在玉米覆膜种植的基础上,通过预留空行,分带间套一季或多季互利互惠的矮秆粮经作物,组成一定复合群体,充分利用作物之间的时间、空间差和生物因素,年度合理进行带内轮换,平衡肥力供应提高地膜玉米生产整体水平的种植制度。笔者自1987年开始,在总结单项技术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着手研究分带轮作套种马铃薯、豆类和光叶紫花苕的养用结合技术,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为目标,从耕作、播种、施肥等方面进行了产量效应,增产原因和经济效益分析,结合选用对路高产良种,配方施肥,适时茬口衔接合理田间配置四项关键技术,形成了高寒山区地膜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16  热平衡与玉米高产高效关系的分析研究
    王秉昆; 刘江; 戴俊英; 姚运生; 丁希武
    1996, 4(3):054-061.
    [摘要](866) [HTML](0) [PDF 0.00 Byte](996)
    摘要:
    本研究于1993年采用掖单13玉米和克山白马铃薯,间套种与清种(CK);1994年用掖单13玉米品种分52500、60000、67500株/公顷3个处理。在主要发育期观测玉米冠层热平衡方程中净辐射(Rn)、土壤热通量(G)、显热通量(H)、潜热通量(LE)的变化特点,及其对玉米干生物量和产量、效益等的影响。热平衡方程中各分量随栽培方式、密度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17  玉米种子干燥伤害生理的研究
    王振宝 胡霁虹
    1996, 4(3):062-065.
    [摘要](829) [HTML](0) [PDF 0.00 Byte](654)
    摘要:
    本文对玉米种子干燥过程中所受伤害的机制进行了综述,并论述了玉米种子干燥伤害发生的时间及玉米种子成熟度和干燥温度对种子干燥的影响等问题。在种子干燥过程中,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稳定性对保护玉米种子不受干燥伤害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18  东北北部黑土区玉米耗水特征的分析
    孟凯; 张兴义
    1996, 4(3):066-067.
    [摘要](735) [HTML](0) [PDF 0.00 Byte](634)
    摘要:
    本文根据1992~1994年3年的试验数据,分析了在北部黑土区特定环境条件下,春玉米的耗水特征。结果表明,玉米耗水强度最大时期为乳熟期──成熟期,阶段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在北部旱作农区,降水量基本能够满足春玉米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关键是苗期,应注意土壤水分的调空。
    19  多胺对光下离体玉米叶片细胞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史吉平; 董永华; 李广敏
    1996, 4(3):068-070.
    [摘要](981) [HTML](0) [PDF 0.00 Byte](1054)
    摘要:
    本文以水培玉米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多胺(精胺与亚精胺)对其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细胞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OD、POD和CAT活性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精胺和亚精胺处理增加POD和CAT活性,且精胺的效果比亚精胺明显。亚精胺抑制SOD活性,在处理的前两天精胺对SOD活性也有抑制作用,但3天后促进SOD活性。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亦随时间递增而降低,精胺和亚精胺能阻止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降解。
    20  不同施药方法对春玉米地下害虫防治效果的研究
    栾春荣; 鞠章纲; 王迎春; 王建如; 陈勇; 吴学文
    1996, 4(3):071-073.
    [摘要](700) [HTML](0) [PDF 0.00 Byte](764)
    摘要:
    1994~1995年度在本所试验田中以掖单13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不同用药方法防治玉米地下害虫。结果表明,“环株施药”苗期可减少虫断伤株,提高田间整齐度,成熟期可减少空秆,提高产量。
    21  玉草净在夏玉米田使用技术与效果的研究
    姜德锋; 刘培利; 林琪; 袁玉清
    1996, 4(3):074-076.
    [摘要](752) [HTML](0) [PDF 0.00 Byte](614)
    摘要:
    玉草净是阿特拉津、都尔、丁草胺和乳化剂的混配剂.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证明,玉草净既可作为土壤处理剂,又可作为苗后处理剂。使用剂量为3.381hm-2,除草效果是92.6%,一次使用可防除夏玉米田中单、双子叶杂草。
    22  夏玉米制种氮、磷、钾施肥模型及最优施肥参数的初步研究
    候乐新; 李圣华 澹臺思鑫
    1996, 4(3):077-080.
    [摘要](642) [HTML](0) [PDF 0.00 Byte](710)
    摘要:
    该试验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方法,对夏玉米制种氮、磷、钾最优施肥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中等以上肥力夏玉米制种产量形成的施肥函数模型,利用回归模型对最优施肥量、各种肥料要素的单独反应规律及其互作效应进行了探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