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第6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诱导玉米孤雌生殖选育自交系研究初报
    刘全林; 张寿昌; 张玉俊
    1998, 6(3):07-008.
    [摘要](874) [HTML](0) [PDF 0.00 Byte](673)
    摘要:
    诱导玉米孤雌生殖,是一项快速选育玉米优良自交系的高新技术。它具有选育自交系年限短、效率高、用地少、简便省事的优点。经过几年研究探索,我们已经筛选出效率较高的诱导物质,确定了诱导物质的最佳使用时期与使用浓度,筛选出一批玉米孤雌生殖后代材料和自交系,测交筛选出较当地对照品种户单4号高产、早熟的玉米新组合N13-4×N3-9-4等。但诱导玉米孤雌生殖选育优良自交系,还存在诱导率低而不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提高。
    2  秦巴山区中高山玉米育种目标技术路线及发展方向
    梁显有
    1998, 6(3):41-43.
    [摘要](852) [HTML](0) [PDF 0.00 Byte](947)
    摘要:
    本文简述秦巴山区玉米育种的重要意义、生产现状及玉米育种目标、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
    3  玉米优良种质的筛选和利用
    刘兴贰; 檀国庆; 吴凤新
    1998, 6(3):001-006.
    [摘要](677) [HTML](0) [PDF 0.00 Byte](1043)
    摘要:
    本文总结和概述了本所在玉米优良基础材料的鉴定、筛选、改良和选系利用方面的效果。着重从种质鉴定筛选、分类组群、种质导入的方式方法、遗传改良的进展进行了分析,对选系利用进行了总结。群体改良工作为育种提供了比较丰富的遗传基础。利用改良群体育成一批优良自交系和新品种,取得了显著成果。
    4  玉米抗旱性遗传与育种
    王泽立; 李新征; 郭庆法; 沈耀辉; 高原
    1998, 6(3):009-012.
    [摘要](1073) [HTML](0) [PDF 0.00 Byte](895)
    摘要: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作者课题研究,从种质资源、子粒产量、次级抗旱性状、根系、ABA、冠层温度和抗旱基因表达与QTL标记综述了玉米抗旱性遗传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给出了相关育种策略以及杂交育种技术的应用实例。
    5  优良玉米自交系ZA5716与ZA6192的选育和利用
    袁克录; 康慧仁; 金枚; 郭奇志; 陈建陇; 陈静; 程富荣; 饶赛华; 陈西峰
    1998, 6(3):014-17.
    [摘要](688) [HTML](0) [PDF 0.00 Byte](867)
    摘要:
    从轮回选择法改良的玉米育种群体中,选育出了配合力高、抗病性强的玉米新自交系ZA5716和ZA6192。利用其作亲本,育成张单251、张单476等4个玉米新杂交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6  京404等自交系一般配合力分析及方法研究
    王向东; 张凤琴
    1998, 6(3):018-020.
    [摘要](339) [HTML](0) [PDF 0.00 Byte](688)
    摘要:
    京404、P12、冀53、冀257、武314、太9101等系,在华北区中早熟玉米育种中,有较广泛的使用范围及较大的利用价值,将其对应杂交31个杂交组合(含9个正反交重复组合),进行了2年10点次品比试验,据其平均产量结果,做一般配合力分析,明确了其一般配合力,按京404、P12、冀53、武314、太9101、南23-32、冀257、武125、8703、高加031顺序依次递降;用优选法选取部分组合,依据各自交系在组合中出现的次数,可得到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的分析结果,这一方法可作为测交分析中一种简便、准确的定性分析各自交系一般配合力大小的方法使用。综合分析各组合特殊配合力情况及农艺性状,筛选出优良组合冀53×京404。
    7  糯玉米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徐占宏; 赵虹; 党拥华; 王铁成
    1998, 6(3):021-024.
    [摘要](902) [HTML](0) [PDF 0.00 Byte](904)
    摘要:
    本文按照Grifing4模式,分析11个糯玉米品种9个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品种间和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法特6、平山、拉法3三个品种是优良的糯玉米高产育种的基础材料。糯玉米的遗传参数大小的趋势多半与普通玉米相近,但也有截然相反的。
    8  普通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优势相关性分析
    王振华; 王义波; 王永普; 张新
    1998, 6(3):025-028.
    [摘要](885) [HTML](0) [PDF 0.00 Byte](1013)
    摘要:
    本文通过7×7的双列杂交试验,分析了玉米4个主要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亲子相关及优势值间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淀粉含量的杂种优势最高,其次是油分含量,而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则呈现负的杂种优势。各性状的不同组合的杂种优势存在着较大变异。蛋白质、赖氨酸及油分含量的亲子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在亲本组配时应注意高值亲本的选择。蛋白质含量的中亲优势与赖氨酸含量的中亲优势呈显著正相关,而蛋白质、赖氨酸含量的中亲优势与淀粉含量的中亲优势呈显著的负相关。赖氨酸、淀粉含量的中亲优势与行粒数的中亲优势分别达正的和负的极显著相关,油分含量的中亲优势与百粒重的中亲优势达正的显著相关。
    9  河南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群构建
    徐东春; 周文伟; 李应权; 李文纯; 李青竹
    1998, 6(3):029-031.
    [摘要](857) [HTML](0) [PDF 0.00 Byte](702)
    摘要:
    对“七五”、“八五”河南省已审定命名的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玉米杂交种亲本来源主要有Reid系统(A),塘四平头系统(B),旅大红骨系统(C)及Lancaster系统(D)。杂种优势利用模式是:(A×B)、(A×C)、(D×B)、(D×C)。基于这一分析,提出了适应本省的更高一级的杂优模式配对群构建的设想。
    10  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傅作申; 徐振彪; 母秋华
    1998, 6(3):032-034.
    [摘要](999) [HTML](0) [PDF 0.00 Byte](912)
    摘要:
    探讨了不同材料,不同培养基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及愈伤组织继代和分化情况。指出愈伤组织诱导与基因型关系很大,外因中培养基是主要因素。
    11  国外玉米种质资源在吉林的利用与贡献
    孙发明; 李凤任; 陶占山
    1998, 6(3):035-038.
    [摘要](707) [HTML](0) [PDF 0.00 Byte](760)
    摘要:
    本文介绍吉林省70年代以来国外玉米种质资源引进概况、利用方式及效果。我省利用国外玉米种质先后育成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品种有15个,累计推广面积达3000万hm2,共增产玉米135亿kg。
    12  幼苗法鉴定玉米杂交种铁单4号和本育9号纯度同种植鉴定结果一致性和相关性分析
    焦仁海 王玺
    1998, 6(3):039-040.
    [摘要](857) [HTML](0) [PDF 0.00 Byte](745)
    摘要:
    本文着重研究了玉米杂交种铁单4号和本育9号的幼苗特征,掌握了快速鉴定两杂交种的方法,为在生产中快速鉴定两品种纯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3  玉米新杂交种郑单14的主要特点及栽培技术要点
    王义波; 张新; 王振华; 王永普; 田增元
    1998, 6(3):044-046.
    [摘要](728) [HTML](0) [PDF 0.00 Byte](636)
    摘要:
    14  合玉17生育特点及栽培技术
    孟凡祥; 田新久; 王立秋; 任宪国; 蒋佰福
    1998, 6(3):047-048.
    [摘要](708) [HTML](0) [PDF 0.00 Byte](604)
    摘要:
    15  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生育特性演进规律研究 Ⅱ物质生产特性的演进
    胡昌浩; 董树亭; 王空军; 孙庆泉
    1998, 6(3):049-053.
    [摘要](732) [HTML](0) [PDF 0.00 Byte](1391)
    摘要:
    通过比较研究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的物质生产特性,随年代的更替发生了以下变化:①干物质生产量(生物产量)增大,花后积累量增加尤为显著,收获指数得到提高。②对产量提高贡献率最大的是生物产量的提高(通径系数DPC=0.8353),同时伴随着收获指数的提高(DPC=0.1820)。③灌浆速率高且高值持续期长,灌浆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后的光合作用,由营养器官转移到子粒中的比率减少。④叶面积指数高且高值持续期长,中下部叶片所占总叶面积的百分数增加、受光好。⑤光合势、净同化率增加,花后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增加更为显著。
    16  合理增株是促进紧凑型玉米高产的有效途径
    李芳贤; 高谷
    1998, 6(3):054-055.
    [摘要](1099) [HTML](0) [PDF 0.00 Byte](748)
    摘要:
    根据紧凑型玉米的生育特点和1990~1997年的小区试验与高产实践,阐明了合理增株玉米高产的理论依据。即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若种植中早熟品种,如掖单4、掖单12和掖单20等玉米,每公顷比大田常规栽培密度应增加15000~22500株,每公顷以75000~82500株为宜;高肥力基础的地块,每公顷可增加22500~30000株,每公顷以82500~90000株为好。若种植晚熟品种,如掖单6、掖单11和掖单13等玉米,中等肥力基础的,每公顷应增加12000~15000株,每公顷以60000~67500株为佳;土壤肥力高,且肥水充足的地块,每公顷可增加15000~22500株,每公顷以67500~75000株较适宜。试验证明,一般比沈单7、鲁玉6和丹玉13等平展型玉米增产15.25%~22.74%。
    17  地力条件对玉米株型结构的选择
    李洪; 郭国亮; 栗红生; 宋殿珍; 李中青
    1998, 6(3):056-059.
    [摘要](639) [HTML](0) [PDF 0.00 Byte](923)
    摘要:
    在不同种植密度设置下,高水肥地块紧凑型玉米掖单13的最高产量超出稀植型玉米长单32公顷产865.3kg,而干旱丘陵地块的掖单13最高产量比长单32低713.7kgkg/h,表明在水肥不一的条件下,应根据地力选择合适株型的玉米品种。群体产量高低的主要贡献因素依品种类型不同而异,紧凑型玉米为公顷穗数,稀植型玉米为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叶夹角随密度加大而调节自身受光角度,调节幅度为穗下部叶大于穗上部叶,紧凑型玉米大于普通型玉米。
    18  小麦/春玉米/秋玉米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施建新; 顾锡江; 叶大达; 薛涛
    1998, 6(3):060-064.
    [摘要](562) [HTML](0) [PDF 0.00 Byte](590)
    摘要:
    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小麦/春玉米/秋玉米”要实现三熟公顷产19500kg(其中小麦3000kg,春玉米10500kg,秋玉米6000kg)的指标,必须做到品种选择瞻前顾后,管理措施优化配套。小麦宜选用矮秆、抗倒、早熟高产品种“南大016—2894”或扬麦9号;春、秋两季玉米均应选用株型紧凑、透光性强的中熟品种掖单13。在技术措施上注重间作共生期的综合协调,处理好当季增产与全年高产的关系。小麦播幅不宜过密,空幅应达到95~100cm;春玉米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促进早熟高产;秋玉米宜适期早播,7月15~20日播种为宜,其出苗后与春玉米的共生期掌握在10d左右。
    19  俄罗斯生物表面活化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李艳杰
    1998, 6(3):065-67.
    [摘要](856) [HTML](0) [PDF 0.00 Byte](871)
    摘要:
    W-HE生物表面活化剂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于1992年由俄罗斯引入的农业新科技产品,是一种广谱、高效、无毒、无残留的新型制剂。经3年试验表明,使用方法简便,成本低、产出大,效益显著,适用于各类作物和蔬菜生产,增产幅度达10%以上。
    20  玉米弱小苗成因及防治对策
    周文富
    1998, 6(3):068-069.
    [摘要](887) [HTML](0) [PDF 0.00 Byte](773)
    摘要:
    玉米前期弱小苗,造成群体不齐;后期空穗秃顶严重,对产量影响很大,创建高质量的群体,是当前玉米超高产栽培的关键措施。
    21  豫西水浇地夏玉米施肥技术研究
    赵保献; 姚宇卿; 李建刚; 智润芳; 雷正斌 李凤军
    1998, 6(3):070-072.
    [摘要](749) [HTML](0) [PDF 0.00 Byte](809)
    摘要:
    本文研究了豫西水浇地夏玉米高产高效适宜的施肥方式及适宜的氮、磷、钾配施比例。结果表明最佳施肥量为每公顷施纯N144.0kg、P2O5118.0kg、K2O 130.9kg。适宜施肥方式为在苗期(5叶期)追施全生育期施氮量的30%,同时把磷、钾肥一次施入;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全生育期施氮量的10%作攻粒肥。
    22  玉米尾孢菌、弯孢菌叶斑病严重流行及防治对策
    陈刚; 王作英; 孙义; 王孝杰; 刘波; 佟圣辉 李如贵; 王久宽
    1998, 6(3):073-076.
    [摘要](1166) [HTML](0) [PDF 0.00 Byte](1066)
    摘要: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适宜和感病品种多年的大面积种植,导致我国玉米种植区的玉米尾孢菌、弯孢菌叶斑病的危害越来越重,辽宁、河北、河南等地均有发生,尤以辽宁发生最为严重,一般减产10%~20%,个别地块的感病品种几乎绝产,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以推广抗病品种为重点,采取合理的品种布局及药剂防治等进行综合防治。
    23  玉米丛生(君子兰苗)的病因及发生规律初报
    张秀文; 孙秀华; 宋淑云; 任金平; 晋齐鸣
    1998, 6(3):077-080.
    [摘要](1281) [HTML](0) [PDF 0.00 Byte](956)
    摘要:
    玉米苗丛生(俗称君子兰苗)是玉米苗期生长锥(点)受虫害和病害或其它原因,阻碍生长锥正常发育,叶片产生黄条,刺激苗分蘖,呈丛生状。一般在6叶期以后(6月上中旬)出现。种衣剂和抗病品种是简易有效的防治措施。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