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第11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多抗、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丹598的选育技术研究
    陈刚; 王孝杰; 孙义; 王作英; 刘波; 佟圣辉; 陈丽; 张强
    2003, 11(4):34-048.
    [摘要](1396) [HTML](0) [PDF 0.00 Byte](2176)
    摘要:
    多抗、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丹598是以外引具有抗大斑病单基因的玉米自交系OH43H3,与具有抗大斑病多基因抗性的丹340、丹黄02和配合力较高、农艺性状较好的丹黄11及抗尾孢菌、弯孢菌叶斑病很强的外引杂交种后代选系丹黄18,经单交、复合杂交、回交及多代自交选育而成.鉴定与应用结果表明:丹598具有抗病、抗虫、抗倒伏、耐旱、配合力高、自身产量较高和适应性强等特点.以丹598为亲本,与Reid和Lancaster种群选系杂交具有很强的杂交优势,如丹玉26、丹玉39、丹科2123和东单60等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
    2  纯白高淀粉玉米品种万单14的选育与应用
    霍仕平; 张健; 晏庆九; 许明陆; 张兴端
    2003, 11(4):39-040.
    [摘要](1242) [HTML](0) [PDF 0.00 Byte](1331)
    摘要:
    万单14是重庆三峡农科所以自选系白286为母本,75-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纯白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属中熟杂交种,全生育期125d左右,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抗倒的特点.一般单产6645 kg/hm2,较对照雅玉2号增产10%以上,适宜四川盆周、渝东、陕南、鄂西大部分中、高山区中上等肥力土壤作春玉米种植.子粒淀粉含量78.72%,适合山区人民食用和淀粉加工。
    3  中国玉米新品种DNA指纹库建立系列研究Ⅲ.多重PCR技术在玉米SSR引物扩增中的应用
    王凤格; 赵久然; 佘花娣; 郭景伦; 陈刚 廖琴; 孙世贤 陈如明
    2003, 11(4):003-006.
    [摘要](1457) [HTML](0) [PDF 0.00 Byte](2221)
    摘要:
    根据21对玉米SSR引物扩增片段大小范围组成不同的引物组合进行多重PCR反应的研究.在与单-PCR相同的反应条件下,47个两重PCR组合出现5种不同的扩增情况,其中30个组合扩增正常;10个三重PCR组合中有9个组合扩增正常;两个四重PCR组合中有1个扩增正常,这些筛选出的正常扩增的组合可应用于今后玉米DNA指纹库构建研究中.研究表明,应用与单一PCR完全相同的反应条件,大部分能够获得正常扩增的多重PCR组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简化的多重PCR优化程序。
    4  玉米主要抗旱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Ⅳ.生理生化性状
    于海秋 徐克章; 陈学求 沈秀瑛
    2003, 11(4):007-011.
    [摘要](1081) [HTML](0) [PDF 0.00 Byte](2017)
    摘要:
    按Griffing双列杂交(Ⅳ)方法,分析了8个玉米自交系的LWP、RWC、LR、REC、MDA、RS、Pro和Chl与玉米抗旱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在雨养地和水分胁迫下的GCA、SCA及遗传变量.结果表明:生理生化指标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大.RWC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其它均以非加性基因占主导,狭义遗传力低。
    5  我国爆裂玉米的品种评价与区域性分析
    史振声; 王志斌; 李凤海
    2003, 11(4):012-014.
    [摘要](1243) [HTML](0) [PDF 0.00 Byte](1639)
    摘要:
    我国的爆裂玉米已发展成一新兴产业,且每年在以20%~30%的速度持续增长.优良的爆裂玉米品种是该产业的基础.通过3年在全国不同地区的爆裂玉米区域试验结果,对我国爆裂玉米的品种、产量、品质和不同区域条件下的综合表现进行分析,为我国爆裂玉米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原料加工和生产区划提供技术参考。
    6  适合中国南方生态区玉米优良群体的创建与改良
    杨俊品; 周家华; 唐海涛
    2003, 11(4):015-018.
    [摘要](1240) [HTML](0) [PDF 0.00 Byte](1658)
    摘要:
    在基础群体BC4中输入热带血缘,创建了适合中国南方生态区的玉米优良群体BCC0,采用S1法对BCC0进行一轮改良得到改良群体BCC1.在产量等11个农艺性状上,BCC1比BCC0,BCC1、BCC0比BC4均有明显改善.BCC1在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上具有
    7  玉米品系内改良S1选择方法与技术
    何川; 郑祖平
    2003, 11(4):019-020.
    [摘要](1087) [HTML](0) [PDF 0.00 Byte](1459)
    摘要:
    根据玉米群体轮回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起一套简单易行的群体改良S1选择方法,其主体技术包括组建一个好的基础群体,利用控制授粉提高优良基因的频率,借助互交使基因重组.采用此方法对CIMMYT提供的热带玉米群体进行了3轮选择,群体产量平均每轮增益为6.4%,群体测交种产量平均每轮增益为6.3%.表明群体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有较大的提高。
    8  玉米重组群体果穗性状的遗传潜势与杂种优势研究
    张兴端; 晏庆九; 霍仕平; 张健; 许明陆; 向振凡
    2003, 11(4):021-024.
    [摘要](1084) [HTML](0) [PDF 0.00 Byte](1257)
    摘要:
    选用含有Reid、Lancaster及国内地方种血缘的自交系和地方品种作为基础材料,按血缘关系分别合成3个群体,再进行群体间杂交,以3个群体和6个群体间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探讨群体内遗传潜力和群体间杂种优势.结果表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子粒产量6个果穗性状在群体内遗传差异极显著,且群体间杂交后这6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均为正值,依次为子粒产量>行粒数>百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综合这6个果穗性状表现,以D×R、R×L、R×D和L×R的总优势较。
    9  S型雄性不育自交系配合力分析研究
    马冲; 陈举林; 刘桂玲 李兴锋
    2003, 11(4):025-027.
    [摘要](1340) [HTML](0) [PDF 0.00 Byte](1494)
    摘要:
    利用P1×P2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分析了本所选育的ST039、ST029以及其它5个常规自交系的8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根据GCA和SCA效应值,确定ST039、岱20、ST029和D15这4个优良自交系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ST039×D15、478×岱20等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有一定的增产潜力.根据配合力及遗传参数估计,一般配合力表现出比特殊配合力较大的遗传分量,在选配组合时应注意选择GCA较高的自交系作亲本,还应注意特定组合特定性状SCA的选择。
    10  早熟春玉米杂交种龙单20的选育及应用
    苏俊; 李春霞; 龚世琛; 宋锡章; 李国良; 扈光辉; 钟占贵; 王明泉
    2003, 11(4):028-029.
    [摘要](1352) [HTML](0) [PDF 0.00 Byte](1683)
    摘要:
    龙单20(黑334)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以自交系HR25为母本,龙抗1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属早熟春玉米品种.1996~2002年在各级各类试验及生产中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和适应性好等特点,产量在8 500~9 000k/hm2,适宜在早熟春玉米区种植,种植密度以5万株/hm2为宜。
    11  玉米新品种陕单308的选育报告
    高瑞景; 康建恩 罗恒
    2003, 11(4):030-031.
    [摘要](1212) [HTML](0) [PDF 0.00 Byte](1614)
    摘要:
    玉米新品种陕单308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玉米研究所于1998年以自选系H201为母本,K12(51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株型紧凑、早熟、抗逆性强、适应性广.1999~2001年在各级试验及生产示范中表现高产和稳产.全生育期夏播95 d,出苗至成熟需≥10℃的积温2 250℃·d.适宜在夏玉米区或无霜期较短的春播区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12  豫审濮单5号玉米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亓文俭; 王晓莲; 高世明; 李世丁 赵玉珍
    2003, 11(4):032-033.
    [摘要](1523) [HTML](0) [PDF 0.00 Byte](1522)
    摘要:
    濮单5号(濮3612)是河南省濮阳农科所育成的玉米新杂交种,组合为P36×9212.该杂交种属中熟品种,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需≥10℃积温2 400℃·d左右.1996~2001年在河南省各级产量试验中,产量较对照种增产9.0%~28.7%.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夏玉米产区种植,种植密度以每公顷5.25万株左右为宜。
    13  玉米杂交种金玉1号的选育报告
    宗久; 宗连波; 宗连平
    2003, 11(4):041-041.
    [摘要](802) [HTML](0) [PDF 0.00 Byte](933)
    摘要:
    金玉1号是黑龙江省双城市金城农科所以自选系9608为母本,960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生育期120d(双城市),需≥10℃有效积温2600℃·d.根据多点异地鉴定、省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
    14  突破性玉米杂交种鄂玉10的选育报告
    肖菊芬; 庹洪章; 王致云
    2003, 11(4):042-044.
    [摘要](1037) [HTML](0) [PDF 0.00 Byte](2055)
    摘要:
    鄂玉10(6913)是湖北省十堰市农科院育成的中晚熟玉米品种,组合为Z069×S7913.在1997~1998年湖北省二高山区域试验中比对照郧单1号增产33.59%,比雅玉2号增产12.3%.在1998~1999年西南国家玉米区域试验中,比掖单13增产23.3%.该品种在产量、抗性、营养品质等方面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西南山区有广泛的适应性。
    15  高产优质糯玉米杂交种威糯王1号的选育报告
    彭守华; 毕可承; 李雪英; 尉继强; 苗延平; 董向丽; 丁建国; 林喜忠
    2003, 11(4):045-045.
    [摘要](650) [HTML](0) [PDF 0.00 Byte](1062)
    摘要:
    威糯王1号是威海市农业科学技术中心1999年以外引系1211为母本,以自选系DN01为父本育成的中熟糯质玉米杂交种.经2001~2002年山东省糯玉米区域试验和几年的大面积生产示范,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抗倒、品质优良等特点,在生产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6  毕单10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阮培均; 梁黔云; 马俊; 先新
    2003, 11(4):046-049.
    [摘要](1039) [HTML](0) [PDF 0.00 Byte](1390)
    摘要:
    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毕单10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密度>氮肥>钾肥>磷肥;毕单10高产栽培促控的关键因素是密度,合理密植,氮、磷、钾肥科学配合施用,有利于其实现高产;通过计算机仿真试验和模拟寻优,提出了3套毕单10公顷产量9.0~10.5t、10.6~11.25t、≥11.25t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
    17  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混种应用效益的评价
    王永宏; 沈强云 刘萍 宋同明
    2003, 11(4):050-052.
    [摘要](1160) [HTML](0) [PDF 0.00 Byte](1630)
    摘要:
    利用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混种,可使玉米子粒含油率提高50%左右,改变子粒品质结构;高油115与掖单19混种产量与普通玉米清种持平,混种将提高高油玉米产量,混种栽培使玉米生产的稳产性增强;高油玉米生物产量较普通玉米高20%以上,雌穗收获期高油玉米全株茎秆鲜重较普通玉米增产30%以上.因此,混种提升了玉米生产综合利用价值。
    18  川西丘陵山区川单21高产栽培模式及性状指标研究
    王小春; 杨文钰; 任万军; 项祖芬
    2003, 11(4):053-055.
    [摘要](1502) [HTML](0) [PDF 0.00 Byte](1481)
    摘要: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川西丘陵山区川单21子粒产量及相关性状与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优选出川单21公顷产量≥7 500kg的栽培措施:播期4月12~21日,公顷种植密度6.79万~7.07万株,纯氮用量192.9~266.4kg/hm2.产量结构指标为:公顷穗数5.71万~5.74万穗,穗粒数658.3~709.3粒,千粒重275.7~296.9 g.叶面积指数指标为:拔节期0.99~1.16,吐丝期3.98~4.00,成熟期3.16~3
    19  农牧交错区饲用玉米的“早双高”技术体系
    张旭; 赵明; 李连禄; 徐正浩; 甄兆敏; 张飞
    2003, 11(4):056-057.
    [摘要](771) [HTML](0) [PDF 0.00 Byte](1221)
    摘要:
    论述了农牧交错区饲用玉米"早双高"技术体系的内涵、生理生态基础和增产潜力.该技术体系以早熟、双穗和高产为中心,通过育种和栽培手段,充分利用农牧交错区的光温资源,实现饲用玉米的高产优质。
    20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通径分析
    何代元; 吴广成; 刘强; 张沛力
    2003, 11(4):058-060.
    [摘要](1322) [HTML](0) [PDF 0.00 Byte](1597)
    摘要: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25个杂交组合,对玉米的穗长等7个农艺性状与子粒产量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等7个农艺性状与子粒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除穗行数外,其余为正值.其中穗长、行粒数、结实长达到极显著标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粗、出籽率与子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其中穗长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p=8.760 4),其次为穗粗(p=7.201 7),而千粒重等4个性状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时,应高度重视选择果穗长而粗、出籽率高的类型。
    21  应用化调物质对玉米增产效果的试验初报
    李艳杰
    2003, 11(4):061-062.
    [摘要](1026) [HTML](0) [PDF 0.00 Byte](1426)
    摘要:
    玉米使用RUS表面活化剂和CH2、CH2BAP、CH3、CH3BAP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玉米前期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双穗率提高,对植株有较明显的活化和调节作用,增产效果明显。
    22  玉米叶龄与器官发育模拟模型
    郑国清; 段韶芬 阎书波 吕冰清
    2003, 11(4):063-066.
    [摘要](1334) [HTML](0) [PDF 0.00 Byte](1844)
    摘要:
    根据玉米叶龄发育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玉米叶龄动态模型;根据叶龄与其它器官的同伸关系,建立了相应的器官建成模型,模型具有合理的数学与生物学意义.将已建立的发育模型与叶龄模型、器官建成模型进行有机组装,实现对玉米整个发育过程的模拟。
    23  玉米单交种产量指示性状分析
    邢吉敏; 蔡春泉
    2003, 11(4):067-071.
    [摘要](1461) [HTML](0) [PDF 0.00 Byte](1497)
    摘要:
    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组配84个正反杂交组合,随机区组种植后,对16个玉米产量构成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线性回归和通径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穗位、株高、穗位/株高、穗长、穗粗、结实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子粒长、子粒长/宽比11个性状与子粒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为正值,除穗行数与子粒产量的遗传相关未达显著水平外,其余10个性状皆达极显著水平;以决策系数来确定16个产量性状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为穗长>子粒长>穗粗>行粒数>结实长>穗位>百粒重>穗行数>容重>叶角>子粒厚>子粒宽>出籽率>子粒长/宽>穗位/株高>株高
    24  S3307浸种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抗逆性的影响
    张美善; 徐克章
    2003, 11(4):072-073.
    [摘要](1279) [HTML](0) [PDF 0.00 Byte](1999)
    摘要:
    用S3307浸种后,玉米幼苗株高降低,茎直径增加,叶面积、根冠比、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比叶重(SLW)、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提高,表现出明显的壮苗效果.在干旱或低温条件下,无论S3307浸种与否,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下降,可溶性糖、游离Pro含量、相对电导率、超氧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增加,且S3307浸种处理的比对照增幅大.说明S3307有助于提高玉米幼苗的抗逆性。
    25  烯效唑浸种对玉米壮苗的生理效应
    李青苗; 杨文钰
    2003, 11(4):074-075.
    [摘要](1327) [HTML](0) [PDF 0.00 Byte](2600)
    摘要:
    研究了烯效唑浸种对玉米苗期光合生理特性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后,苗期叶片的PEP羧化酶活性增强,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增加,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提高,浓度间以40 mg//kg处理效果最好。
    26  玉米锈病研究进展
    刘章雄; 王守才
    2003, 11(4):076-079.
    [摘要](1648) [HTML](0) [PDF 0.00 Byte](6057)
    摘要:
    论述了玉米锈病在我国的发生和危害,对普通型锈病和南方型锈病的差别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玉米锈病的病理和病症,对抗性基因的遗传学及定位、病害流行学及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病害流行学特点及流行因素,提出了对玉米锈病的防治措施。
    27  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变异的研究
    李春霞; 苏俊; 龚士琛; 宋锡章; 阎淑琴; 李国良; 扈光辉; 王明泉
    2003, 11(4):080-081.
    [摘要](1330) [HTML](0) [PDF 0.00 Byte](2038)
    摘要:
    对黑龙江省中南部玉米主产区采集的90份玉米大斑病叶标本分离得到50个菌株,通过带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寄主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存在有玉米大斑病2号生理小种。
    28  15%克·福·萎悬浮种衣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李小林; 罗军; 胡强; 朱建军 李健强; 刘西莉 蒲恩堂; 张松
    2003, 11(4):082-085.
    [摘要](1340) [HTML](0) [PDF 0.00 Byte](1494)
    摘要:
    检测了15%克·福·萎悬浮种衣剂在云南不同生态气候条件下的7个试验点田间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5%克·福·萎悬浮种衣剂具有防治玉米种传、土传和苗期病虫鼠害,促进地上和地下部鲜重、叶面积及茎粗等生物学指标的增加,显著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和产量等综合功效.综合分析认为,该种衣剂适合在云南省推广应用,最佳药种比为1:50,但不同生态气候条件对种衣剂药种比的要求不尽相同。
    29  不同控释肥料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影响的研究
    朱红英; 董树亭; 胡昌浩
    2003, 11(4):086-089.
    [摘要](1212) [HTML](0) [PDF 0.00 Byte](1720)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控释肥料对夏玉米产量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选的6种控释肥料中,其综合性状以控V、控Ⅵ为最佳,其次是控Ⅲ、控Ⅳ.在玉米上施用,不仅能改善其产量性状,而且增产效果特别显著.与普通肥料相比,在相同养分含量下,对品种郑单958来说,控V和控Ⅵ分别增产为13.5%和7.2%,控Ⅲ和控Ⅳ分别增产为9.9%和5.1%;对品种鲁单50来说,控Ⅲ、控Ⅳ、控V和控Ⅵ分别增产0.5%、0.3%、8.1%和0.4%.而控I和控Ⅱ则分别减产,应予以淘汰。
    30  从经验到科学--世界百年玉米改良史
    佟屏亚
    2003, 11(4):090-093.
    [摘要](881) [HTML](0) [PDF 0.00 Byte](1855)
    摘要:
    论述了19世纪初在美国玉米带兴起的玉米展览会及玉米高产竞赛情况,揭示了玉米杂交种的诞生过程,指出在世界百年玉米改良史中,科学技术进步对玉米增产潜力的发挥起了巨大作用。
    31  关于粮食主产区(吉林省)玉米转化与利用探讨
    贾乃新; 张玉芬; 刘海凤; 王淑华; 王晓萍; 冯洪培
    2003, 11(4):094-099.
    [摘要](528) [HTML](0) [PDF 0.00 Byte](1472)
    摘要:
    论述了饲料工业、玉米深加工工业和食品工业是玉米转化的主要方向,通过对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转化潜力和增值分析,提出玉米转化途径的重点选择以及发展玉米经济的战略对策。
    32  "第八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
    2003, 11(4):100-100.
    [摘要](484) [HTML](0) [PDF 0.00 Byte](635)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