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第11卷第zk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北种南繁沈农首创
    杜鸣銮
    2003, 11(zk):003-004.
    [摘要](250) [HTML](0) [PDF 0.00 Byte](419)
    摘要:
    2  达州市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邱一彪; 魏刚
    2003, 11(zk):005-006.
    [摘要](198) [HTML](0) [PDF 0.00 Byte](472)
    摘要:
    3  我国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之我见
    王同刚; 王凌汉; 付春; 杨继正
    2003, 11(zk):007-009.
    [摘要](218) [HTML](0) [PDF 0.00 Byte](570)
    摘要: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和经济作物.本文分析我国玉米生产发展态势,阐述实现我国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4  泰国玉米生产和遗传改良
    刘志全
    2003, 11(zk):010-014.
    [摘要](371) [HTML](0) [PDF 0.00 Byte](2167)
    摘要:
    玉米是泰国主要的谷类作物,2000年种植面积估计为130万hm2,子粒产量约448万t.杂交种种植面积占到玉米总面积的85.08%,以单交种为主,占到总杂交种的74%,其次为三交种.玉米生产主要限制因素有生物的如高粱霜霉病、南方锈病、小斑病、大斑病、茎腐病、玉米螟等;非生物因素有干旱胁迫等.玉米种质改良和品种遗传改良开始于1950年,主要从事单位为农业厅和肯色萨大学.先后育成Suwan1、Suwan2、Suwan3、Nakhon Suwan1、Suwan5等改良群体和Suwan Complex、KS23 等宽基综合种,并从中选育出Ki21、Ki45、Ni1等优良系,组配出了Suwan2301、Suwan3851、Nakhon Sawan72等优良杂交种.分别应用10个群体双列杂交法、顶交法和优良适应品种与外引种质杂交法等,确定了如下几个杂种优势模式:(Suwan1、Suwan3)×(Caripeno DMR、KS6);(Suwan1和 Suwan3的选系、KS6选系)×(Ki21、Mo17衍生系);[KS23(S)C2、Suwan5(S)C3]×[Suwan1(S)C11]。
    5  特用玉米的发展趋势与农业推广
    陈见超 陈宏 杨盛辉 邹永恒
    2003, 11(zk):015-017.
    [摘要](307) [HTML](0) [PDF 0.00 Byte](538)
    摘要:
    本文通过探讨表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特用玉米生产.我国是世界上生产玉米的第二大国,为了发展我国的玉米经济,必须大力发展特用玉米,并要认真研究由此而产生的推广问题。
    6  我区玉米生产现状问题及提高途径
    穆吉庆; 吐尔逊娜依
    2003, 11(zk):018-019.
    [摘要](203) [HTML](0) [PDF 0.00 Byte](432)
    摘要:
    7  玉米抗旱品系的筛选及其种质资源的改良和创新的研究
    高玉华; 高丽辉; 张建华; 额尔敦嘎; 石春焱; 杨凤玲 郎艳辉
    2003, 11(zk):021-021.
    [摘要](424) [HTML](0) [PDF 0.00 Byte](861)
    摘要:
    本研究对我区常用的四大血缘玉米自交系进行抗旱性鉴定.研究表明:以Mo17为代表的兰卡斯特(lancster)血缘自交系具有较强的抗旱性.为了丰富抗旱品系的资源,我们对原有的抗旱品系进行了改良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8  内蒙古玉米杂交种遗传组成分析与育种对策
    苏二虎; 张来厚; 冯勇; 赵瑞霞; 刘志雄; 孙峰成
    2003, 11(zk):022-024.
    [摘要](287) [HTML](0) [PDF 0.00 Byte](554)
    摘要:
    通过对内蒙古玉米品种回顾,把内蒙古玉米品种发展划分四个阶段:农家品种阶段;双交种阶段;单交种开始应用阶段;单交种普及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对杂交种遗传组成、杂优模式分析认为:Mo17亚群、塘四平头群、330亚群是内蒙古玉米应用的主要种质类群;塘四平头群×Mo17亚群、Mo17亚群×其它类群、Mo17亚群×330亚群为内蒙古的主要杂优模式.最后对今后玉米育种提出建议。
    9  2002度玉米品比试验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
    何志强; 李先志 陈复初
    2003, 11(zk):025-027.
    [摘要](358) [HTML](0) [PDF 0.00 Byte](477)
    摘要:
    10  玉米自交晚代性状变异和直观选择效应
    贾代成; 王秋红; 王德民; 刘恩训 孙秀枝 郑孝平
    2003, 11(zk):028-029.
    [摘要](496) [HTML](0) [PDF 0.00 Byte](797)
    摘要:
    本文研究了3个自交系各12个数量性状,其中EX14L和EX14H是自交S4开始分选的姊妹系,8112是对照系,3个自交系同属中晚熟紧凑型玉米自交系.在所研究的两个姊妹系之间,自交4~7代数量性状的分离和直观选择交应,最显著的是百粒重、株高、雄穗小穗数,其次为行数.复次为果穗结穗叶位和风根层数.因此,对于百粒重、雄穗小穗数和果穗粒行数、果穗结穗叶位和风根层数的选择应大或较大.而穗长、穗周长、行粒数和穗粒数等4个数量性状,两个姊妹之间并无差异,选择效应不大.百粒重、株高、雄穗小穗数和果穗粒行数,它们均属于重要的数量性状,这些性状选择效应大,证明自交系晚代选择对于数量性状改进的重要性。
    11  浅谈入世对我省北部高寒区玉米育种的影响
    张作峰
    2003, 11(zk):030-031.
    [摘要](246) [HTML](0) [PDF 0.00 Byte](599)
    摘要: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结构的调整和近些年来畜牧业的发展,我省北部高寒区域的农业种植结构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广大农民对作物品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麦、豆种植而逐步转向大豆、玉米的生产.作为玉米育种工作者,如何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以适应广大农民对品种的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着重阐述了在今后几年内的育种目标调整问题。
    12  泰安市农科所利用雄性不育选出玉米新种质及新杂交组合
    刘桂玲
    2003, 11(zk):032-032.
    [摘要](204) [HTML](0) [PDF 0.00 Byte](432)
    摘要:
    13  韩国糯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主要特性的介绍
    万立波; 金明华; 苏义臣; 李洪来; 苏桂华 崔心刚
    2003, 11(zk):033-035.
    [摘要](307) [HTML](0) [PDF 0.00 Byte](860)
    摘要:
    通过对韩国15个糯玉米杂交种、6个自交系的农艺性状和穗部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韩国糯玉米杂交种的一般公顷产量为4 600~5 800 kg,主要依靠群体增产;糯玉米自交系的一般公顷产量为2 400~2 900 kg,支链淀粉含量多数介于95%~99%之间.其中Jewon、danyany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具有优良的特征特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韩国糯玉米种质提供了信息。
    14  不同加速老化条件下高油玉米单交种与普通玉米单交种种子活力的比较
    黄雪彦; 刘丕庆; 彭懿紫; 熊小凤; 蔡巨广; 陆国盈
    2003, 11(zk):036-038.
    [摘要](348) [HTML](0) [PDF 0.00 Byte](1046)
    摘要:
    两个高油玉米的杂交种和两个普通玉米的杂交种被用于在各种老化条件下的种子活力.结果表明高油玉米种子的高含油率可部分导致发芽率、发芽势的减少,但不能解释种子活力指数的减少.高油玉米并不意味其种子在加速老化条件下的低种子活力。
    15  玉米种质资源贫乏的原因与对策
    安学丽; 蔡一林
    2003, 11(zk):039-040.
    [摘要](293) [HTML](0) [PDF 0.00 Byte](544)
    摘要:
    16  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辽单35选育报告
    张喜华; 刘志新; 江丹 李凤海
    2003, 11(zk):041-042.
    [摘要](223) [HTML](0) [PDF 0.00 Byte](570)
    摘要:
    17  高产、优质、多抗性中早熟玉米杂交种吉星27选育及推广
    刘文国; 王绍萍; 钱淑玲; 赵万庆; 张建新; 张志军; 董亚琳
    2003, 11(zk):043-044.
    [摘要](428) [HTML](0) [PDF 0.00 Byte](577)
    摘要:
    吉星27(原名四早27)由吉林省原四平农科院玉米所1996年育成,组合为四-287×四-144.该品种属中早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18 d(公主岭),需≥10℃活动积温2 400~2 450℃*d.1996~2001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优异,在公顷5.0万株密度下,平均公顷产量9 679.5 kg,比对照品种四早6增产25.6%.吉星27高产、稳产且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强.适宜在吉林省东、西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四早6适应区域种植,黄淮海部分夏玉米区亦可种植.北方春玉米区4月中下旬至5月初播种为宜,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行比1:4,公顷制种产量3 500 kg以上。
    18  糯玉米新品种-苏玉(糯)2号
    黄小兰; 陈国清; 陆虎华
    2003, 11(zk):045-045.
    [摘要](241) [HTML](0) [PDF 0.00 Byte](501)
    摘要:
    19  甜玉米新品种秦丰超甜1号的选育研究
    吴广成; 何代元; 黄克虎; 吕军杰
    2003, 11(zk):046-047.
    [摘要](232) [HTML](0) [PDF 0.00 Byte](441)
    摘要:
    秦丰超甜1号是陕西杨凌秦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育而成.该品种中熟,在陕西省2000~2001年的甜玉米区域试验中鲜穗产量表现突出,而且含糖量高.适宜在陕西省及同类生态条件下种植.种植密度以每公顷45 000~52 500株为宜。
    20  邯丰08玉米杂交种选育报告
    孙海昆; 杨密珠; 焦宏业; 白云增
    2003, 11(zk):048-049.
    [摘要](466) [HTML](0) [PDF 0.00 Byte](471)
    摘要:
    邯丰08(原参试名称邯95-4)玉米杂交种是邯郸市农科院玉米室于1996年以自交系54-0和京404组配而成,其中母本54-0是邯郸市农科院的一个自选系,父本京404是从北京市农科院引进的一个黄早四改良系.通过河北省4年27点次预试、区试及广泛的生产示范,该品种具有早熟、抗病、适应性广、制种简便产量高等特点,该品种于2002年3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于在适宜种植区推广。
    21  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杂交种鲁原单22的选育研究
    齐延芳; 许方佐; 周柱华; 徐立华; 邢燕菊; 邱登林
    2003, 11(zk):050-051.
    [摘要](1083) [HTML](0) [PDF 0.00 Byte](932)
    摘要:
    鲁原单22(原名LYD9901)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于1996年选育的中早熟玉米杂交种,组合为鲁原476×C9-331,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中早熟等突出优点,于2002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我国主要玉米产区推广种植。
    22  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新玉9号的选育与推广
    王友德; 饶春富; 陈树宾; 田永浩; 郭斌; 王婷
    2003, 11(zk):052-054.
    [摘要](904) [HTML](0) [PDF 0.00 Byte](1016)
    摘要:
    新玉9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1989年育成,1998年审定的早熟玉米新品种,需≥10℃的活动积温2 400℃* d左右.该品种为南疆复播玉米适宜品种和目前北疆非传统套种最佳玉米品种.至2001年累计推广种植近10万hm2
    23  黑龙江省旱作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
    邓良佐; 史纪明; 李艳杰; 景旭源; 栗艳霞
    2003, 11(zk):055-057.
    [摘要](489) [HTML](0) [PDF 0.00 Byte](631)
    摘要:
    玉米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手工生产方法存在难种难管难收等问题(三难),经过我们多年研究开发及大面积推广,获得本生产技术规范,应用此规范每公顷玉米产量可达到7 500~9 600 kg,全部实行机械化生产,基本不用于手工操作,解决了上述"三难",提高了产量品质和效益。
    24  多胺、乙烯对玉米子粒发育早期的影响
    赵建华 邱荣侠
    2003, 11(zk):058-059.
    [摘要](467) [HTML](0) [PDF 0.00 Byte](897)
    摘要:
    本文对子粒败育与乙烯、多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采用两类不同基因型(典型的顶端败育类型和正常类型)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对子粒发育前期乙烯的代谢变化,以及果穗中下部正常子粒上部败育子粒内原精胺(Spm)、亚精胺(SPd)和腐胺(Put)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败育子粒在受粉后8~12天阶段中多胺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子粒,子粒的乙烯释放量在授粉后的0~8天也出现.研究认为,乙烯的释放量,及果穗顶部子粒较低的多胺含量都与子粒败育密切相关,同期败育类型玉米子粒的乙烯释放量显著高于正常类型,同一类型中又表现为顶部高于中部。
    25  玉米南种北移有关性状观察初报
    郝恩峰; 宋昊; 吕威; 郑艳; 马丽; 高秀明; 林秀媛 王德成
    2003, 11(zk):060-063.
    [摘要](225) [HTML](0) [PDF 0.00 Byte](474)
    摘要:
    辽宁凤城与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镇两地生态条件迥然不同,玉米在两地生育性状存在明显差异.丹东地区玉米品种北移吉林省种植,重点应明确生育期,植株繁茂度包括株高、穗位高、果穗秃尖度以及丝黑穗病抗性等有关性状在两地的相关表现。
    26  青贮玉米品种筛选试验总结
    王国庆; 韩加宏; 张波; 张志辉; 闯家红
    2003, 11(zk):063-064.
    [摘要](410) [HTML](0) [PDF 0.00 Byte](560)
    摘要:
    通过小区品比试验,从24个品种中筛选出生育期较早的适宜做青贮的玉米品种有东农9905、莫吉、中原单32,其中以东农9905表现最为突出;生育期较晚的有户单2000、东单8号、四单69,其中以户单2000表现最好。
    27  夏播玉米密度不同对产量的影响
    滕树川
    2003, 11(zk):065-067.
    [摘要](539) [HTML](0) [PDF 0.00 Byte](1031)
    摘要:
    经四个点夏玉米密度试验的综合分析,本县夏播玉米以60 000株/hm2为宜,小区产量在各个试验点都名列首位,经加权平均每公顷达到5 082.54 kg,比52 500株/hm2、67 500株/hm2、75 000株/hm2的分别增10.2、14.4、35.8个百分点,达到了LSR的极显著水平,得出了本县夏播玉米适当增加密度,是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
    28  冬小麦机收条件下夏玉米种植模式优化设计
    苏新宏 韩延 张怀志
    2003, 11(zk):068-069.
    [摘要](198) [HTML](0) [PDF 0.00 Byte](501)
    摘要:
    针对近年来冬小麦机收面积日益扩大,而夏玉米套种面积日益缩小的事实,在试验的基础上,对传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冬小麦采用"四密一稀"(窄行20 cm,宽行30 cm),夏玉米采用90cm等行距种植,夏玉米增产显著,该种植模式分别比CK1、CK2增产16.0%、21.8%,全年分别较CK1、CK2增产7.8%、10.5%,增收9.7%、13.1%。
    29  影响玉米杂交制种纯度的原因及提高措施
    苏琴英
    2003, 11(zk):070-071.
    [摘要](327) [HTML](0) [PDF 0.00 Byte](508)
    摘要:
    目前,我国玉米制种有关的主要问题是自交系不纯,制种时隔离区达不到要求,去雄不彻底对杂株清除不干净等.这样制出来的杂交种子纯度偏低,因为种子纯度是影响增产的主要原因.因此,选择高纯度的自交系把好制种质量关,是提高玉米杂交制种纯度及产量的根本途径。
    30  青玉米塑盘乳苗移栽技术
    俞振堂
    2003, 11(zk):072-072.
    [摘要](180) [HTML](0) [PDF 0.00 Byte](439)
    摘要:
    31  玉米品种试验总结
    杨沛; 左其峰; 姜兴余; 陈宗法; 庄迎春; 范辉
    2003, 11(zk):073-075.
    [摘要](198) [HTML](0) [PDF 0.00 Byte](479)
    摘要:
    32  玉米新杂交种聊玉18高产稳产性分析
    李学杰; 侯廷荣; 张桂阁; 吴明泉; 曹修才
    2003, 11(zk):076-077.
    [摘要](300) [HTML](0) [PDF 0.00 Byte](514)
    摘要:
    33  甜玉米新品种超甜20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张赞飞; 金根土; 赵一君; 单红霞
    2003, 11(zk):078-079.
    [摘要](278) [HTML](0) [PDF 0.00 Byte](475)
    摘要:
    超甜204是浙江省东阳市种子公司用东20为母本、甜04为父本杂交而成的甜玉米品种,2001年1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出苗至鲜穗适收期春播约85 d,秋播70~75 d,株高210~240 cm,穗位高85 cm.在品比、区试等试验中表现大穗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适宜在浙江省全省种植,种植密度以每公顷46 500株为宜。
    34  高产稳产多抗玉米新品种绵单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王秀全; 刘昌明; 何丹; 余先驹
    2003, 11(zk):080-080.
    [摘要](218) [HTML](0) [PDF 0.00 Byte](451)
    摘要:
    35  不同移栽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牟志勇
    2003, 11(zk):081-082.
    [摘要](327) [HTML](0) [PDF 0.00 Byte](527)
    摘要:
    玉米移栽密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有效穗的多少,有效穗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产量构成的高低.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产量随密度而增加,因此,只有合理的群体,才能夺取高产.通过试验结果表明,临奥1号新组合,以公顷移栽48 000株,产量最高,效益最好,是该县玉米种植的主要移栽密度。
    36  寒地玉米制种综合配套生产技术
    王国庆; 韩加宏; 王宏岩; 王登齐
    2003, 11(zk):083-085.
    [摘要](342) [HTML](0) [PDF 0.00 Byte](525)
    摘要:
    寒地玉米制种综合配套生产技术是多项技术的有机结合,它的核心技术是覆膜和挂茬晾晒.它是靠覆膜点播机的应用得以推行,靠生物降解膜的应用减少土地污染.靠增加基肥施量和增加叶面追肥遍数保障玉米各生育时期营养充分供应.宽窄行点播使得植株群体分布更加均匀合理,加大了种植密度,从而提高产量.该项技术在宁安农场推广应用四年,无论是正常年份还是大灾之年都很好地保证了玉米种子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7  引进玉米杂交种在红寺堡灌区种植研究初报
    蒋永前 王世荣; 桂林国; 罗代雄
    2003, 11(zk):086-087.
    [摘要](270) [HTML](0) [PDF 0.00 Byte](597)
    摘要:
    通过试验研究了沈单10、登海3号、中单9409、金穗2001、西农11、掖单19、DK656、屯玉1号8个玉米杂交种在红寺堡灌区的生育特点,产量表现,为生产中种植不同类型的玉米提供了栽培依据。
    38  晋单46在山西南部地区的表现
    孙振纲; 王安乐; 陈朝辉; 魏国英; 张冬梅
    2003, 11(zk):088-088.
    [摘要](162) [HTML](0) [PDF 0.00 Byte](433)
    摘要:
    39  玉米新品种丹玉2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刘日尊; 赵文媛
    2003, 11(zk):089-090.
    [摘要](534) [HTML](0) [PDF 0.00 Byte](565)
    摘要:
    丹玉29(丹639)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1995年选育成的中熟玉米杂交种,2001年经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米质优等特点,在辽宁、吉林春播生育期122 d(出苗至成熟),比对照种本育9晚熟2 d左右.本文旨在说明丹玉29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便于农民朋友选择适宜的品种,使良种良法相配套,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40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聊玉1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侯廷荣; 张桂阁; 李学杰; 吴明泉; 曹修才; 张新; 连广艳; 刘志和; 侯桂明
    2003, 11(zk):091-091.
    [摘要](367) [HTML](0) [PDF 0.00 Byte](537)
    摘要:
    41  浙凤糯2号春播适宜密度探讨
    吕有忠; 应学兵; 仇智灵; 丁勇; 金伟萍
    2003, 11(zk):092-093.
    [摘要](234) [HTML](0) [PDF 0.00 Byte](402)
    摘要:
    42  玉米晶丝粉条的生产技术
    彭阳生
    2003, 11(zk):094-095.
    [摘要](289) [HTML](0) [PDF 0.00 Byte](563)
    摘要:
    本文着重介绍玉米晶丝纯天然产品的工业加工方法,同时还介绍了产品的性能特点和食用品质,产品市场情况,及产品质量要求.本项目已申报江西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43  玉米田间试验取样方法的研究
    王新勤; 陈兰卿; 李志翔 姚宏亮 杨锦忠; 陆强
    2003, 11(zk):096-097.
    [摘要](407) [HTML](0) [PDF 0.00 Byte](590)
    摘要:
    在玉米田间试验中,用平均穗重取样和随机果穗取样测得的结果与小区单收单打的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用平均穗重取样测得的结果与小区单收单打所得结果基本相符,在玉米田间试验中用平均穗重取样法优于果穗随机取样法,能更好地反映客观实际。
    44  浅析玉米种子纯度盐溶蛋白电泳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于继真; 刘广亮
    2003, 11(zk):098-099.
    [摘要](195) [HTML](0) [PDF 0.00 Byte](422)
    摘要:
    45  我国历年各地育成的玉米杂交组合一览表
    赵克明
    2003, 11(zk):100-120.
    [摘要](195) [HTML](0) [PDF 0.00 Byte](515)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