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12卷第zk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玉米育种学的发展回顾及展望
    王向东
    2004, 12(zk):005-006.
    [摘要](618) [HTML](0) [PDF 0.00 Byte](1669)
    摘要:
    如将20世纪玉米生产史与玉米育种史相联系,可清晰地看出:玉米育种学是伴随玉米生产的发展,以生物进化论为基础,以遗传学为理论指导,结合生态学原理,并与其它相关科学紧密联系,而成长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体系.并通过对玉米生产的研究,选育新品种,进一步促进了玉米生产的发展,在发展中完善充实.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是在玉米育种学指导下产生的人工进化玉米新类型.进入21世纪,玉米育种学与细胞杂交技术、DNA技术结合,将会产生巨大发展潜力,最终服务于社会化工业生产。
    2  高淀粉玉米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孙发明; 才卓; 杨贤成; 孙德智 张玉欣
    2004, 12(zk):007-009.
    [摘要](517) [HTML](0) [PDF 0.00 Byte](852)
    摘要:
    论述了高淀粉玉米的选育历史与现状以及高淀粉玉米育种的策略与目标,通过分析高淀粉玉米杂交种对其亲本淀粉含量的遗传表现,探讨了高淀粉玉米育种及亲本选配的原则、种子资源的创新与改良、杂交种选配的原则,同时提出了高淀粉玉米杂交种的推广应用技术。
    3  新疆玉米品种演替调查分析
    杨卫江; 杜时玉; 冯胜利; 李堆牛
    2004, 12(zk):010-010.
    [摘要](411) [HTML](0) [PDF 0.00 Byte](739)
    摘要:
    对新疆建国以来历年种植的玉米品种的来源、引进目的、推广面积、种植年限、产量表现等进行调查,从而找出新疆的玉米品种演替规律,为推广新的优质品种提供依据。
    4  早熟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的发育比较及遗传分析
    魏国才
    2004, 12(zk):011-012.
    [摘要](479) [HTML](0) [PDF 0.00 Byte](675)
    摘要:
    通过对早熟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各8个自交系,按Greffing4组配成28个高油杂交组合和28个普通杂交组合的研究,发现早熟高油玉米形态发育与普通玉米相近.遗传分析表明,在两类玉米形态发育进程中,除株高、穗位高外,主要受制于非加性基因效应。
    5  晋单42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报告
    徐青松
    2004, 12(zk):013-013.
    [摘要](435) [HTML](0) [PDF 0.00 Byte](766)
    摘要:
    晋单42玉米杂交种是由山西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于1996年以自选系种苗928为母本,种苗92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属稀植大穗品种,在华北春播全生育期125 d.1996~2002年不同产量试验中表现抗旱、抗病、抗倒伏、商品性极佳,每公顷保苗42000株,平均公顷产量7 705.5 kg。
    6  云南省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类型、品种及其子粒颜色多样性分析
    伍少云; 孙荣; 奉有壁
    2004, 12(zk):014-016.
    [摘要](501) [HTML](0) [PDF 0.00 Byte](875)
    摘要:
    对云南省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类型、品种(遗传)及子粒颜色的整理和分析,表明云南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共有7个类型.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但不同类型的生态分布区和品种及其子粒色泽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硬粒型品种及其子粒色泽多样性指数最大,品种数最多,占地方种质总数的58.2%;其次是半马齿型和糯质型品种,子粒颜色以黄、白色为主,分别占品种总数的43.3%和42.8%,其他颜色较少.糯质型品种主要集中分布于滇南和滇中两大生态区,存在不同的品种类型和丰富的种质资源,以及水平分布的区域性和立体分布的生态特点.硬粒型玉米品种的多样性与云南省的耕地成分、分布状况、人们种植和利用玉米的目的及用途密切相关.糯质玉米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生态分布特点主要与云南省各民族人民的民族饮食文化密切相关。
    7  运高油1号玉米新品种选育技术与栽培措施
    王安乐; 陈朝辉; 孙振刚; 薛建兵; 魏国英
    2004, 12(zk):017-017.
    [摘要](413) [HTML](0) [PDF 0.00 Byte](672)
    摘要:
    1997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组配出运系98-39xGY237高油玉米杂交种,即运高油1号.该品种春播生育期为125 d,夏播生育期90 d.植株清秀,长势健壮,高抗矮花叶病、粗缩病和青枯病,抗穗腐病,抗倒伏.一般单产7 500kg/hm2左右,比晋单34增产10.2%.子粒红色,商品性好,脂肪含量高。
    8  几个玉米自交系的耐旱性鉴定
    甄胜虎; 高根来; 王向东; 宁慧云; 段学艳
    2004, 12(zk):018-019.
    [摘要](456) [HTML](0) [PDF 0.00 Byte](885)
    摘要:
    对国内20余份骨干自交系进行耐旱性鉴定,测定其ASI、单穗平均产量、出籽率等指标,对筛选出的6个自交系进一步鉴定分析其抗旱指数、RI(修).结果表明:Qi319、Ye107、F178耐旱性好,且自身产量较高,可作为耐旱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9  贵州玉米品种(组合)杂优模式初探
    高翔; 陈泽辉; 祝云芳
    2004, 12(zk):020-021.
    [摘要](580) [HTML](0) [PDF 0.00 Byte](1126)
    摘要:
    对贵州玉米生产和育种概况进行描述,指出贵州杂交玉米良种推广潜力很大,增产潜力可挖,应引起大家的重视.对贵州玉米组合(品种)杂交类型进行简述,还分析了历年贵州省农科院旱粮所相关玉米新组合杂交类型,历年贵州省级审(认)定玉米品种杂交类型和贵州省主要玉米育种单位的玉米主要杂交类型,提出了贵州玉米育种杂优模式的发展方向应依据玉米气候区域来划分,主要分为:(亚)热带种质与温带和地方种质正反交,温带种质与地方种质和温带种质正反交。
    10  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本优1号的选育技术报告
    唐崇学; 赵成文; 景德勇; 祁佐宽; 唐文明
    2004, 12(zk):022-023.
    [摘要](317) [HTML](0) [PDF 0.00 Byte](576)
    摘要:
    本优1号是本溪县农科所于1994年以自选系92-93为母本,以外引系齐205为父本育成的Q.P.M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该品种1995~2002年参加品比、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种植,表现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生育期适中、繁制种产量高。
    11  玉米杂交种丹科2143选育技术报告
    陈刚; 孙义; 王孝杰; 景希强; 王作英; 刘波; 佟圣辉; 陈丽; 陈忠; 范香久
    2004, 12(zk):024-025.
    [摘要](403) [HTML](0) [PDF 0.00 Byte](728)
    摘要:
    丹科2143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丹黄25为母本,丹黄3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经丹东联试及辽宁省区试结果表明:丹科2143比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增产8%以上,并具有抗大小斑病、抗尾孢菌和弯孢菌叶斑病,抗丝黑穗病、抗倒伏、耐涝、活秆成熟、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等特点,目前已在辽宁省春玉米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12  玉米新品种菜早1号的选育
    姜善涛; 李忠声; 李正强
    2004, 12(zk):026-027.
    [摘要](468) [HTML](0) [PDF 0.00 Byte](793)
    摘要:
    莱早1号系F108和Mt两个自交系配制而成的极早熟玉米一代杂交种.生育期87 d,鲜穗采收期70d,具有抗倒、丰产、抗病、耐低温、优质和适播期长的特点,平均鲜穗产量12 675 kg/hm2,成熟干子粒产量5 325 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可作为鲜食玉米品种进行春播或夏播。
    13  超级黑糯玉米杂交种黑玫瑰1号的选育及应用研究
    蔡士兵; 卓越; 魏平民; 周素英; 殷修刚
    2004, 12(zk):028-028.
    [摘要](560) [HTML](0) [PDF 0.00 Byte](953)
    摘要:
    以自育普通黑糯玉米自交系为受体,以美国普通黑玉米为供体,通过回交转育法,将美国普通黑玉米特殊黑色遗传性状导入自育普通黑糯玉米自交系中,选育出ch01至ch48等48种超级黑糯玉米自交系,并从已组配的600多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株型、抗性好,穗型、颜色好,穗行直、品质优、产量高的超级黑糯玉米杂交种黑玫瑰1号,比普通黑糯玉米具有更高的外观和内在营养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
    14  玉米自交系Y75及其陕单16的选育研究
    杨引福; 李耀文; 岳瑞谦; 张仁和
    2004, 12(zk):029-031.
    [摘要](443) [HTML](0) [PDF 0.00 Byte](807)
    摘要:
    陕单16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专用玉米研究室,于1995年用自选系Y75为母本,自交系K12为父本杂交育成.1999~2001年参加陕西省玉米区试和生产试验,表现出营养品质及外观品种优、综合抗性好、丰产潜力大、熟期中等、持绿期长、保绿度好、产草量高、可粮饲兼用或带穗青贮等特点.适宜在陕西春播、早夏播及同类生态区推广种植.到2002年底陕单16累计推广面积1万hm2
    15  优质玉米新品种吉单77的选育与推广
    马英杰; 赵万庆; 刘文国
    2004, 12(zk):032-032.
    [摘要](363) [HTML](0) [PDF 0.00 Byte](862)
    摘要:
    吉单77(原四单77)由吉林省原四平市农科院玉米所于1996年育成,组合为合344×B317.该品种属于早熟品种,生育期115 d.1997~2001年在各级试验中均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性强、品质优良和适应性广等特点,深受农民欢迎,是一个推广前景广阔的新品种。
    16  鲜食白糯玉米单交种柳糯1号的选育
    覃光铁; 梁燕听; 陈桂兰; 覃守贵; 莫武平
    2004, 12(zk):033-033.
    [摘要](284) [HTML](0) [PDF 0.00 Byte](525)
    摘要:
    鲜食白糯玉米单交种柳糯1号是广西柳州地区农科所于1992年用自育糯质系克紫作母本,忻糯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具有生育期适宜、较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纹枯病、抗倒性较强、糯性适口、产量较高、制种较容易等特点。
    17  优质高产甜玉米新品种超甜20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郭国锦; 郭章贤; 卢华兵 石建尧
    2004, 12(zk):034-034.
    [摘要](248) [HTML](0) [PDF 0.00 Byte](1618)
    摘要:
    超甜2018是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和浙江省种子公司联合于1999年育成的,组合为150BW×大28-2.该品种属中熟类型,浙江省春播出苗至鲜穗采收85 d,秋播75 d.在1999~2001年的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果穗外观、子粒色泽及食味均较好,鲜食和加工子粒兼用,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该品种适宜在浙江省及南方省、市种植,最适密度为每公顷48 000~50 000株。
    18  黔西北特殊生态区11个杂交玉米新品种筛选及稳产性分析
    邓培延; 吴学忠
    2004, 12(zk):035-037.
    [摘要](297) [HTML](0) [PDF 0.00 Byte](522)
    摘要:
    采用联合方差分析、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等方法对11个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分析得出:信友4号、信友3号、西山104综合表现较好,可在其相应区域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
    19  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农大科茂5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马义勇; 李殿申; 齐晶; 王春生; 魏炳武; 张健华
    2004, 12(zk):038-038.
    [摘要](835) [HTML](0) [PDF 0.00 Byte](1072)
    摘要:
    农大科茂518(吉农大518)是吉林农大科茂种业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育成的,组合为JND2361×吉853.该品种需≥10℃积温2 680℃·d,属中晚熟品种,在1999~2002年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高产优质,株型清秀后熟快,抗病、抗倒、抗旱性好.该品种适宜在吉林省东部山区、半山区,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地吉单180、本玉9等适宜区种植.种植密度清种为5万株/hm2,制种时父母本比例为1:5。
    20  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金象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陈学君; 陈婧; 陈蔚文; 张慧玲; 杨毓娉
    2004, 12(zk):039-039.
    [摘要](418) [HTML](0) [PDF 0.00 Byte](613)
    摘要:
    金象1号是甘肃金象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培育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春播生育期150 d,夏播105~110 d,需≥10℃有效积温2 890℃·d.高抗丝黑穗病、大小斑病、红叶病和青枯病,轻感锈病.子粒含粗蛋白质11.00%,淀粉70.65%,粗脂肪5.05%,赖氨酸0.32%,品质好,活秆成熟,属于高产、优质、多抗、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深受农民欢迎。
    21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鄂玉1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杜世凯; 刘必善; 赵清华; 邹清梅; 向发洪; 田发端; 李希腾
    2004, 12(zk):040-040.
    [摘要](393) [HTML](0) [PDF 0.00 Byte](557)
    摘要:
    鄂玉17是湖北省恩施州天池山农科所1998年冬在海南配制的玉米三交种,组合为(18611×4824)×Y8G61-512.该品种需≥10℃积温2760℃·d,属中晚熟玉米品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鄂玉17比选育地现有主推玉米品种增产3%~20%,具有增产潜力大、品质优、抗多种病害和适应性强的特点.该品种适宜在湖北省二高山区、低山区及武陵山区适应区种植,单作密度为每公顷5.25万~6.00万株,套作密度为每公顷4.20万~4.80万株.该品种制种产量高,制种父母本行比为1:6。
    22  优质高产玉米杂交种庆单3号的选育
    刘忠双; 张志发 赵桂芹 负杰
    2004, 12(zk):041-042.
    [摘要](447) [HTML](0) [PDF 0.00 Byte](1012)
    摘要:
    庆单3号(庆9619)由黑龙江省大庆市庆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玉米所1995年育成,组合为庆系824×Mo17.该品种属中熟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123 d,需≥10℃活动积温2600℃·d.在各级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比对照品种四单19平均增产10%以上.庆单3号株型紧凑,根系发达,抗旱,抗倒伏,抗病性强,子粒淀粉含量高,适合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第二积温带上限种植.种植密度为4.5万株/hm2.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行比1:5为宜。
    23  早熟高产玉米杂交种新玉1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阿不来提·阿不拉; 梁晓玲; 冯国俊; 李铭东; 李维鼎; 李进
    2004, 12(zk):043-043.
    [摘要](655) [HTML](0) [PDF 0.00 Byte](1173)
    摘要:
    新玉13是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所于1996年用新自224-1作母本,武314作父本组配而成的早熟单交种.1997~2002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抗性好.适合在南疆复播和北疆冷凉地区春播及外省区≥10℃有效积温2 350℃·d以上的地区种植.每公顷保苗60 000~67 500株。
    24  玉米新品种绥玉10的选育
    姜军
    2004, 12(zk):044-044.
    [摘要](469) [HTML](0) [PDF 0.00 Byte](1131)
    摘要:
    绥玉10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玉米一室于1997年以绥601为母本,绥701为父本育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生育期115 d,需≥10℃活动积温2 350℃·d,属中熟品种,适宜在我省第三积温带推广种植.1998~2003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苗期耐低温、后期脱水快等优点。
    25  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登海3号的选育及应用
    杨今胜; 柳京国; 孙志强
    2004, 12(zk):045-045.
    [摘要](279) [HTML](0) [PDF 0.00 Byte](607)
    摘要:
    登海3号是山东省莱州市农科院1995年以DH08为母本,P138为父本育成的玉米单交种,根据品比、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广和抗逆性强等特点。
    26  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综合评判
    吴伟华; 柳家友; 贾延钊
    2004, 12(zk):046-047.
    [摘要](366) [HTML](0) [PDF 0.00 Byte](934)
    摘要:
    对于玉米新品种的高产稳产适应性评判,方法种种,但各有利弊.采用高稳系数(HSC)法、变异系数(CV)法、回归系数(b)法综合分析玉米新品种的高产稳产适应性.结果表明,新品种的高产稳产适应性得到客观真实的反映。
    27  黑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林建新; 陈山虎; 卢和顶; 童川拉; 纪荣昌
    2004, 12(zk):048-050.
    [摘要](376) [HTML](0) [PDF 0.00 Byte](667)
    摘要: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黑糯玉米杂交新组合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及各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7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粗>千粒重>穗长>穗行>株高>行粒>穗位>秃顶.在育种过程中,应重点对穗粗、千粒重和穗长的选择,但不能忽略对穗行、行粒和株高的选择。
    28  黑玉米新品种延黑1号的选育报告
    刘延军; 刘辉; 刘小进; 谢瑛; 袁海生; 谢志优
    2004, 12(zk):051-052.
    [摘要](516) [HTML](0) [PDF 0.00 Byte](908)
    摘要:
    延黑1号黑玉米系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育成的黑玉米综合杂交种,其子粒皮色深黑发亮,粉质型,穗轴紫黑色,幼苗茎紫红色,叶片中脉紫红色,株高250 cm以上,穗长23 cm,千粒重345 g,产量6 800kg/hm2,生育期120~125 d,抗大、小斑病和青枯病,感黑粉病.子粒营养丰富,含淀粉68.55%,赖氨酸0.37%,微量元素硒57.2μg/kg及大量水溶性黑色素,还含一定量人体所需的铁和锌,是一个适于深加工的黑玉米新品种,又是天然优质高产饲草品种.栽培中应注意中耕培土防止倒伏,收获后及时脱粒晾晒防霉变。
    29  认真做好玉米区域试验工作
    王建迎
    2004, 12(zk):053-054.
    [摘要](305) [HTML](0) [PDF 0.00 Byte](810)
    摘要:
    玉米区域试验工作是玉米品种选育和繁育推广的重要环节,是联系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实践的纽带,是客观评价鉴定新品种特征特性和使用价值的关键措施,也是确定玉米品种适应区域的最好方法.玉米区域试验长期以来为国家和省、市各级品种的审定、利用和推广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30  全国糯玉米新品种观摩会试验总结
    李明辉; 李炯; 苏恩平; 马海林; 李庆富
    2004, 12(zk):055-059.
    [摘要](243) [HTML](0) [PDF 0.00 Byte](535)
    摘要:
    将糯玉米新品种的抗病性、抗倒性、生育期、产量、品质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产量高、品质评价较好的有8个品种;产量一般、品质评价较好的有8个品种;产量高、品质评价一般的有2个品种;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有4个.同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山区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安玉11的选育研究
    梁显有; 李学红; 谢世学; 张茂南; 李建国
    2004, 12(zk):060-060.
    [摘要](396) [HTML](0) [PDF 0.00 Byte](669)
    摘要:
    玉米新品种安玉11是针对秦巴山区海拔600~1 300m中高山春季温度回升缓慢易冻苗,秋季气温下降快易"秋封",夏季雨热同季湿度大、光照不足的气候条件选育的,具有高产、稳产、抗倒、抗病、抗逆性强等特点.在该气候区春播生育期135 d左右,并适宜在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域同类生态条件地区种植。
    32  高产优质紧凑大穗型玉米新品种渝单5号的选育研究
    陈文俊; 张胜恒; 岑道源; 周汝平; 杨华; 唐洪军; 蔡成雄
    2004, 12(zk):061-061.
    [摘要](351) [HTML](0) [PDF 0.00 Byte](533)
    摘要:
    渝单5号由重庆市农科所经多年研究选育而成,杂交组合为478x095,代号为3040.经省、市及国家区试及生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质优、多抗和适应性较广等特点,并具有中熟、中秆、紧凑、大穗等综合优良农艺性状.简述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33  浅析玉米制种田花期不遇的原因及调控与补救措施
    寻淑娟; 马洪申; 周世平; 聂亮
    2004, 12(zk):062-062.
    [摘要](369) [HTML](0) [PDF 0.00 Byte](1000)
    摘要:
    通过玉米杂交制种田间考察得知,花期不遇的原因主要是自交系与种子自身因素和栽培管理与气候条件造成的.针对花期不遇的原因,提出了调节播种期、提前或推迟间苗定苗、偏肥偏水管理、人工断根、喷施激素、提早带叶去雄或剪雌穗苞叶、人工辅助授粉等调控与补救措施。
    34  地膜加小拱棚加代繁殖玉米亲本技术研究
    李新军; 郭光明; 阎坤; 石玉萍
    2004, 12(zk):064-065.
    [摘要](328) [HTML](0) [PDF 0.00 Byte](478)
    摘要:
    应用地膜加小拱棚技术栽培玉米,具有增温防寒作用,在早春(3月中上旬)播种,可有效防止早春低温冷害,实现在当地条件下一年二代生产玉米.地膜加小拱棚玉米可比单纯地膜覆盖玉米生育期提前5~7 d,并且在株高、穗位高、棒三叶面积等性状上具有明显优势.应用此技术繁殖玉米亲本比海南加代繁殖玉米亲本可降低三分之一成本,节省费用。
    35  地膜覆盖对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综述
    李洪勋; 吴伯志
    2004, 12(zk):066-069.
    [摘要](564) [HTML](0) [PDF 0.00 Byte](1877)
    摘要:
    地膜覆盖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栽培方式,在玉米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地膜覆盖对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表明地膜可以增加玉米叶面积系数、光合势、净同化率、光能利用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干物质积累等重要生理指标,从而提高产量.并对该研究方向的发展作了进一步展望。
    36  试论玉米单株定植在黔西北山区玉米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范厚明; 余莉 余慧明
    2004, 12(zk):070-072.
    [摘要](426) [HTML](0) [PDF 0.00 Byte](522)
    摘要:
    结合玉米不同种植方式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实践,论述了玉米单株定植在黔西北山区玉米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实行玉米单株定植可适当提高密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玉米根系发达、茎粗叶茂、穗大粒多产量高.在黔西北山区要想提高玉米单产,在当前以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大力推广和普及玉米单株定植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37  大灾之年玉米制种保全苗关键措施总结
    韩家洪; 王国庆; 张志辉; 王登齐; 王桂华
    2004, 12(zk):073-073.
    [摘要](399) [HTML](0) [PDF 0.00 Byte](685)
    摘要:
    2003年黑龙江省春季严重干旱,各地玉米制种田普遍出苗不好,宁安农场通过采取伏秋整地、适时早播、覆膜、喷灌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玉米制种田在大灾之年保全苗,取得了较好的产量水平,为今后制种夺高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8  宁南丘陵地区玉米杂交制种高产途径探讨
    王效瑜; 武维民; 罗世武; 贺毅
    2004, 12(zk):074-075.
    [摘要](268) [HTML](0) [PDF 0.00 Byte](661)
    摘要:
    根据宁南丘陵区的自然特点,论述了宁南丘陵地区玉米杂交种的制种高产途径,为确保制种玉米苗全、苗齐和苗壮,坚持"限期、强制、超前、彻底"的原则,确保种子质量.同时,提出了花期相遇不好的补救措施。
    39  不同密度对夏播玉米产量的影响
    滕树川
    2004, 12(zk):076-077.
    [摘要](449) [HTML](0) [PDF 0.00 Byte](1628)
    摘要:
    经4个点夏玉米不同密度试验的综合分析,在当地夏播玉米以60000株/hm2为宜,小区产量在各个试验点都名列首位,经加权平均每公顷达到5 082.54 kg,比52 500、67500和75 000株/hm2的密度分别增加10.2、14.4和35.8个百分点,达到了LSR的极显著水平,因此,当地夏播玉米适当增加密度是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
    40  玉米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牟志勇
    2004, 12(zk):078-078.
    [摘要](385) [HTML](0) [PDF 0.00 Byte](479)
    摘要:
    玉米移栽密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有效穗的多少,有效穗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产量构成的高低.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产量随密度而增加,试验结果表明,临奥1号新组合,以公顷移栽48 000株,产量最高,效益最好,是该县玉米种植的主要移栽密度。
    41  玉米营养钵壮苗移栽突出优势及栽培技术
    杨孝楫; 史文卫
    2004, 12(zk):079-080.
    [摘要](356) [HTML](0) [PDF 0.00 Byte](645)
    摘要:
    对玉米营养钵壮苗移栽的方法和技术进行了综述,尤其在中西部贫困山区,是玉米高产无法替代的实用技术,对玉米产量的稳定提高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42  套种玉米不同播期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雷绪劳; 张寿昌; 赵保平; 豆利娟
    2004, 12(zk):081-082.
    [摘要](384) [HTML](0) [PDF 0.00 Byte](709)
    摘要:
    通过对关中西部光照资源不足、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特点,提出了套种玉米的最佳播期,试图为国内同类地区玉米夺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43  玉米肥团育苗移栽增产机理与配套技术
    王建民; 王永久 张星耀
    2004, 12(zk):083-083.
    [摘要](361) [HTML](0) [PDF 0.00 Byte](574)
    摘要:
    玉米肥团育苗移栽具有早播种、苗齐、苗壮、早熟和产量高等优点,每公顷比对照增产2 100kg,增产48.3%,较好地解决了山区玉米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经过示范推广,探索这一技术的增产机理,总结实现高产的配套技术措施,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指导。
    44  繁种黄瓜套种鲜食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李泉泽; 郑联寿; 张健; 栗利元; 郭耀东
    2004, 12(zk):084-085.
    [摘要](447) [HTML](0) [PDF 0.00 Byte](606)
    摘要: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鲜食玉米以其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经试验,繁种黄瓜套种鲜食玉米栽培技术是一条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栽培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糯玉米加工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一项增产增收的栽培技术。
    45  鲜食糯玉米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栾春荣 王书勤
    2004, 12(zk):086-087.
    [摘要](300) [HTML](0) [PDF 0.00 Byte](549)
    摘要:
    参照农作物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结合苏中高沙土地区生产实践,总结了鲜食糯玉米无公害、标准化的生产技术,为鲜食糯玉米的产业发展提供生产上的依据。
    46  优质蛋白玉米云优19引(育)应用研究
    杨通新 段鸿飞; 张天贵; 刘金菊
    2004, 12(zk):088-089.
    [摘要](482) [HTML](0) [PDF 0.00 Byte](705)
    摘要:
    云优19是我区引入的一个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通过试验、示范,表现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稳产性好、子粒白色、硬粒、霉坏少等特点.适宜临沧地区山区、半山区示范种植,作为群改种替换品种示范推广增产效果更为明显.品质优良,粗蛋白含量达9.65%,粗脂肪含量达4.7%,赖氨酸含量达0.4%。
    47  不同密度处理对紧凑型玉米农大486叶片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中东; 何雪峰; 罗坤 王璞
    2004, 12(zk):091-093.
    [摘要](593) [HTML](0) [PDF 0.00 Byte](876)
    摘要:
    对不同密度对紧凑型品种农大486叶片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叶面积减小,但在低密度条件下,单株最大叶面积下降的幅度较小,超过一定密度后,下降的幅度会加大.随着密度的增加,群体的最大叶面积指数增加,但增加到一定值后,其增加幅度逐渐减小.随着密度的增加,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增加,光合势增加,但净同化率却减小.密度对穗位叶叶绿素含量有较大的影响,密度增加,穗位叶叶绿素含量提前下降,使其光合能力降低,出现早衰。
    48  优质蛋白玉米中单9409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马均政; 吴世文; 陈彦博; 张晓会 刘宽余
    2004, 12(zk):094-096.
    [摘要](621) [HTML](0) [PDF 0.00 Byte](807)
    摘要:
    以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中单9409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建立关中灌区产量在9 000~10 500kg/hm2的最佳农艺组合方案为:密度5.48万~6.29万株/hm2,种肥磷74.88~96.35 kg/hm2,追氮肥1833~2023 kg/hm2,追肥方式以拔节肥与穗肥之比为0.37:0.63。
    49  延长特种玉米青嫩鲜穗采收期的研究
    王刚 何奇镜; 佟培生; 边少锋; 张丽华
    2004, 12(zk):097-098.
    [摘要](392) [HTML](0) [PDF 0.00 Byte](675)
    摘要:
    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之间生育进程有较明显差异,同期播种同类品种采收间隔时间4 d以上,同一品种不同播期采收间隔时间16~22 d,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和分期播种结合,使青嫩鲜穗采收期达到53 d,比单一品种采收期增加40 d左右。
    50  延长特种玉米青嫩鲜穗采收期的研究
    王占哲; 赵殿忱
    2004, 12(zk):097-098.
    [摘要](266) [HTML](0) [PDF 0.00 Byte](579)
    摘要:
    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之间生育进程有较明显差异,同期播种同类品种采收间隔时间4 d以上,同一品种不同播期采收间隔时间16~22 d,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和分期播种结合,使青嫩鲜穗采收期达到53 d,比单一品种采收期增加40 d左右。
    51  水杨酸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曹翠玲; 刘林丽; 田强兵
    2004, 12(zk):103-104.
    [摘要](419) [HTML](0) [PDF 0.00 Byte](1398)
    摘要:
    利用土培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Saliclic Acid,简称SA)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SA0.2 g/L,可以增强玉米幼苗累积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光合速率下降最小,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最小,提高了叶片内的水分含量.这些生理原因导致收获后玉米幼苗生物量较高。
    52  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号在夏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张桂阁; 侯廷荣; 吴明泉; 李学杰; 曹修才; 张新; 于建强; 李武建; 连光艳; 刘志和 张桂中; 邹淑芳
    2004, 12(zk):105-105.
    [摘要](383) [HTML](0) [PDF 0.00 Byte](1070)
    摘要:
    通过用不同浓度的GGR6号处理聊玉18玉米种.结果表明,GGR6号具有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千粒重和产量、提高生产效益的作用,尤以GGR6号30 mg/kg拌种+拔节期20mg/kg喷一次的处理效果最好.从而找到一种对玉米生产简单有效的增产增收措施。
    53  南繁玉米的病虫危害及防治对策
    姜军
    2004, 12(zk):106-107.
    [摘要](342) [HTML](0) [PDF 0.00 Byte](696)
    摘要:
    经常发生且危害严重的海南玉米病、虫害是南育南繁工作的大敌.总结了多年的防治经验和教训,研究了南繁玉米病虫危害发生规律及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做好南育南繁工作提供借鉴。
    54  唐山市2002年夏玉米纹枯病发生与减产原因的分析
    赵福顺
    2004, 12(zk):108-110.
    [摘要](320) [HTML](0) [PDF 0.00 Byte](658)
    摘要:
    通过对唐山市2002年夏玉米纹枯病发生条件的研究分析,确定了该病的流行趋势.通过对产量与纹枯病发病株率的统计分析,确立了纹枯病是造成2002年本地区夏玉米普遍严重减产的主要原因,排除了蚜虫危害是主要原因的观点,对本地区玉米科研和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55  40%异丙草·莠悬乳剂防除春玉米田杂草药效的研究
    王晓丽; 周敬; 曹广乘; 张柏香; 郭继业; 李洪刚; 彭辉
    2004, 12(zk):111-112.
    [摘要](647) [HTML](0) [PDF 0.00 Byte](1018)
    摘要: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由异丙草胺和莠去津复配而成的40%异丙草·莠悬乳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施用该药4.5~6.0 kg/hm2对玉米田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防治效果达85%以上,持效期60~70 d,且对作物安全,比人工除草增产9.0%~12.9%。
    56  关中西部地区玉米螟发生与防治对策
    张寿昌; 雷绪劳; 杜文军
    2004, 12(zk):113-113.
    [摘要](286) [HTML](0) [PDF 0.00 Byte](556)
    摘要:
    玉米螟在宝鸡地区偶发性严重,造成百株危害有7~12条螟虫,减产5.3%左右,玉米产量受到严重损失.对该虫危害概况、发生规律、原因进行论述,结合当地调查结果,提出防治对策。
    57  玉米圆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王景山
    2004, 12(zk):114-114.
    [摘要](259) [HTML](0) [PDF 0.00 Byte](472)
    摘要:
    吉63玉米自交系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繁育铁单4号玉米种,很受农民喜欢.但吉63自交系最大缺点是不抗圆斑病,一般种子田感病率为10%~15%,直接影响制种产量,如果栽培合理,用药及时,此病可以控制.作者通过十几年的玉米制种实践和防病研究,提出对圆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办法。
    58  玉米吨粮田的施肥技术
    魏颖; 张冬梅; 杨晶; 薛鸿雁
    2004, 12(zk):115-115.
    [摘要](374) [HTML](0) [PDF 0.00 Byte](985)
    摘要:
    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结果表明,合理增加化肥投入量(玉米吨粮田最佳经济效益化肥投入量在2.6~2.9标吨),改进施肥技术(一次深施),可以达到高产出、高效益,为实现玉米吨粮田提供了一条新路。
    59  浅析有效实施品种权
    徐忠成; 王淑文
    2004, 12(zk):116-117.
    [摘要](455) [HTML](0) [PDF 0.00 Byte](738)
    摘要: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实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种子行业已经走上了有法可依、有序经营的良性发展轨道.正确有效实施品种权,对于每个品种权人、种子企业都应充分认识,准确掌握。
    60  试论饲用玉米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艾尔肯·巴克 李铭东
    2004, 12(zk):118-119.
    [摘要](351) [HTML](0) [PDF 0.00 Byte](671)
    摘要:
    饲用玉米分4个类型:①以子粒为原料的饲用玉米;②以茎、叶为原料的青饲玉米;③以子粒和茎叶为原料的粮饲兼用玉米;④以整株玉米(含果穗)为原料的青贮玉米.后两种类型为我国饲用玉米的发展方向.引进bm1和bm,基因,开展以提高茎秆品质为目标的育种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61  对云南临沧地区发展冬玉米的思考
    张天贵; 杨国敏; 段鸿飞
    2004, 12(zk):120-120.
    [摘要](238) [HTML](0) [PDF 0.00 Byte](512)
    摘要:
    冬季玉米是临沧地区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临沧地区热区资源及冬玉米开发现状,提出冬玉米开发的发展方向和措施。
    62  浅谈新时期的玉米发展思路与对策
    陈保良
    2004, 12(zk):123-126.
    [摘要](373) [HTML](0) [PDF 0.00 Byte](691)
    摘要:
    依据玉米生产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认为临沧地区玉米生产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综合效益的时期.分析了新时期玉米生产面临的形势及任务,并提出发展思路及对策。
    63  Mo17衍生系组配杂交种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和贡献
    鲁宝良; 赵文媛; 刘日尊; 关国志
    2004, 12(zk):127-128.
    [摘要](754) [HTML](0) [PDF 0.00 Byte](1890)
    摘要:
    Mo17玉米自交系具有高产、稳产、耐瘠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由其所组配的玉米杂交种在我国的玉米生产中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中单2号、丹玉13、本育9号和烟单14等,这些玉米杂交种种植区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种植的历史.随着时间流逝,Mo17玉米自交系明显表现出易感大小斑病、早衰等退化现象.针对上述现象,全国各育种单位先后选育出优良Mo17衍生系,如吉846、吉842、丹1324、龙抗11、4F1、419和495等,这些玉米自交系所组配的杂交种表现出稳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点,深受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东部山区农民欢迎。
    64  玉米种子室内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性研究
    刘萍; 尚林海; 张军福; 王志龙; 赵立军; 杨江山; 王国忠 齐玲
    2004, 12(zk):129-129.
    [摘要](732) [HTML](0) [PDF 0.00 Byte](1557)
    摘要:
    发芽率是决定种子用价的依据,是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发芽率直接影响田间出苗率,通过对玉米种子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的调查与相关回归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呈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r=0.936 7.回归方程y=0.86x+8.29,为玉米播种保全苗提供科学依据。
    65  云南高油玉米产业化前景
    杨克昌; 王云美; 高祥扩; 孔建华; 孙家荣; 白文睿
    2004, 12(zk):130-131.
    [摘要](266) [HTML](0) [PDF 0.00 Byte](532)
    摘要:
    高油玉米是人工创造的高附加值油饲或油粮兼用作物,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论述了国内外高油玉米的发展概况及云南省高油玉米的选育进程.指出了云南省在开发高油玉米产业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66  2003年国审玉米品种介绍
    2004, 12(zk):132-144.
    [摘要](236) [HTML](0) [PDF 0.00 Byte](968)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