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12卷第zk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玉米杂交种主要穗部性状之演变及对育种目标的影响
    柳家友; 柏志安; 吴伟华
    2004, 12(zk1):003-004.
    [摘要](490) [HTML](0) [PDF 0.00 Byte](935)
    摘要:
    对1975~2002年河南省玉米区试资料中主要穗部性状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与小区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行粒数、千粒重在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中占主导地位,不宜过多追求穗行数.近一阶段内高产育种同标应以选育中大穗型、子粒容重高的玉米杂交种为主。
    2  玉米雄性不育胞质姐妹种和恢复系的选育与应用
    栾春荣; 鞠章网 黄炳生
    2004, 12(zk1):005-008.
    [摘要](427) [HTML](0) [PDF 0.00 Byte](1083)
    摘要:
    将当前常用的玉米骨干系转育成雄性不育胞质系和恢复系,选配出通用型的不育胞质姐妹种cms-Y18×478,既可代替U8112和478用于玉米制种,显著提高制种产量,又能保持原单交种产量水平.按理想的玉米种子生产方式选配杂交种,不仅杂交种产量高,制种产量也高,而且确保种子质量,为开发长江下游玉米种子生产创造了条件。
    3  美国玉米种DK743引种高产群体结构初探
    郭斌; 王友德 赵新俊
    2004, 12(zk1):009-010.
    [摘要](399) [HTML](0) [PDF 0.00 Byte](841)
    摘要:
    研究了DK743玉米杂交种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经济产量-密度方程呈渐近线型,经济系数-密度方程呈指数下降型.密度为67 500株/hm2的群体经济产量最高为13 300.33kg/hm2,收获穗数67500穗/hm2,穗粒数559粒,千粒重352.49 g,经济系数0.502 9,为最佳产量群体结构。
    4  寒地高产玉米子粒营养品质形成规律
    李明; 杨克军; 涂奉军; 李振华
    2004, 12(zk1):011-013.
    [摘要](540) [HTML](0) [PDF 0.00 Byte](752)
    摘要:
    在高产玉米中淀粉积累速度最大,蛋白质积累速度最小.从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看,油分积累最快,蛋白质的积累最慢.不同产量水平下玉米子粒的蛋白质含量和重量差别较为明显,其中处理2的蛋白质含量和单粒蛋白质重最大,处理12的蛋白质含量低,而且单粒蛋白质重最小,产量水平高的处理8和10居中.淀粉含量及油分含量在处理间的差别相对较小。
    5  夏玉米高产群体形态质量指标的研究
    姚万山 宋连启; 郭宏敏; 张慎璞
    2004, 12(zk1):014-016.
    [摘要](452) [HTML](0) [PDF 0.00 Byte](1031)
    摘要:
    玉米品种掖单22不同群体密度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群体密度(X)与产量(y)呈二次曲线关系,回归方程为y=127.53+406.16X-39.42X2;与单株粒数、穗重、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 9**、-0.9949**和-0.981 6**;穗位以上叶面积(X)与产量(y)呈直线关系,回归方程为y=154.44+0.308 6X,r=0.961 3**;节间长度与穗重、穗粒数、百粒重呈负相关,穗粗、重量与之呈正相关.每公顷产量13 500kg时,适宜群体密度为6.69万~8.75万株/hm2,单株穗位以上叶面积为3 406.2~4 765.7 cm2,单株地上根条数达到35~46条。
    6  C型不育玉米品种授高油花粉后的子粒品质变化
    范弘伟 宋同明 张林
    2004, 12(zk1):017-019.
    [摘要](484) [HTML](0) [PDF 0.00 Byte](1074)
    摘要:
    通过对利用高油玉米花粉给C型胞质不育玉米单交种授粉得到的子粒与高油玉米子粒进行品质分析,发现前者除淀粉与含油量、蛋白质间呈负相关(r=0.36,r=-0.76)、含油量与赖氨酸、能量密度之间呈正相关(r=0.47,r=0.88)、赖氨酸与能量密度呈正相关(r=0.35)外,含油量与蛋白质间,淀粉、蛋白质与赖氨酸、能量密度之间相关系数未达到5%显著水平,含油量(3.96%~8.47%)每提高1%,淀粉含量减少0.57%,赖氨酸增加0.008%,能量密度每100g增加27.42 kj;而后者除淀粉与能量密度相关不显著外,其它营养成分之间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含油量与蛋白质、赖氨酸、能量密度呈正相关(r=0.83,r=0.95,r=0.70),淀粉与含油量、蛋白质和赖氨酸呈负相关(r=0.87,r=0.78,r=0.84),赖氨酸和蛋白质、能量密度呈正相关(r=0.85,r=0.66).含油量(7.18%~14.09%)每提高1%,淀粉含量减少1.74%,蛋白质含量增加0.36%,赖氨酸含量增加0.0164%,能量密度100g增加16.83 kJ.高油玉米(含油量7.1%~16.09%)给常规玉米(含油量3.71%~4.26%)授粉,含油量、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的花粉直感效应值分别为0.37、-0.27、0.27和0.24。
    7  玉米的雌雄穗开花间隔对产量的影响及其潜在原因研究
    郭江; 石中泉; 张凤路; 孙国伟
    2004, 12(zk1):020-022.
    [摘要](500) [HTML](0) [PDF 0.00 Byte](769)
    摘要:
    以15个CIMMYT选育的耐旱品系及其与津巴布韦耐旱玉米种质组配的不同世代的种质为材料,采用充足灌水与水分胁迫相对照的方法对玉米的雌雄穗开花间隔(ASI)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ASI与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并对影响ASI的一些因素及其影响产量的潜在原因进行了探讨。
    8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玉米杂交种性状的影响
    杨国虎; 罗湘宁; 王承莲
    2004, 12(zk1):023-026.
    [摘要](401) [HTML](0) [PDF 0.00 Byte](662)
    摘要:
    利用4个广泛种植的玉米杂交种,在干旱地区自然降水条件下,进行不同生育时期的干旱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玉米杂交种农艺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节间长、节间数、节间均值只受到生育前期干旱的影响,而茎粗基本上不受干旱的影响,玉米的节间数在干旱条件下没有规律性的变化;产量、成穗率、穗长、穗粗、行粒数、穗粒数、穗重、穗粒重、出籽率、千粒重严重受到不同生育时期干旱的影响(秃尖长显著),与水分的供给时期和次数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各性状在大喇叭口期到灌浆期受到水分变化的影响最明显;秃尖长、出籽率在不同干旱处理间显著差异幅度较小;穗行数不受干旱的影响。
    9  玉米叶片形态建成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郭新宇; 邓旭阳; 郑文刚; 赵春江; 王纪华
    2004, 12(zk1):027-030.
    [摘要](391) [HTML](0) [PDF 0.00 Byte](2253)
    摘要:
    通过对玉米叶片形态建成过程的观测研究,构建了描述玉米叶片形态变化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在计算机上实现了玉米叶片的虚拟生长。
    10  玉米形态建成研究进展
    季青; 慕小倩 郭新宇; 王纪华
    2004, 12(zk1):031-034.
    [摘要](412) [HTML](0) [PDF 0.00 Byte](1151)
    摘要:
    综述了玉米形态建成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玉米根系的生长与分布、茎节和叶片的分化、伸长、分布,各器官之间的同伸关系以及环境因素对玉米形态建成的影响。
    11  对玉米子粒败育原因的再认识
    孙国伟; 张凤路; 郭江 赵久然; 郭景伦
    2004, 12(zk1):035-037.
    [摘要](511) [HTML](0) [PDF 0.00 Byte](1332)
    摘要:
    玉米子粒败育是造成穗粒数降低进而使玉米产量品质降低的重要原因.前人就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益进展.文章综述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对玉米子粒败育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12  从一个侧面论述玉米栽培学科走向
    秦泰辰
    2004, 12(zk1):038-040.
    [摘要](494) [HTML](0) [PDF 0.00 Byte](825)
    摘要:
    从饲用玉米发展的势态、玉米种质贫乏带给玉米栽培学科的困惑以及玉米栽培学科在我国发展趋势等问题,提出商榷意见,以探讨玉米栽培学科的走向。
    13  不同类型玉米饲用栽培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刘克礼; 高聚林; 吕淑果; 崔文芳; 李伟; 刘文; 宋瑞勇
    2004, 12(zk1):041-044.
    [摘要](437) [HTML](0) [PDF 0.00 Byte](672)
    摘要:
    试验于2001~2002年对三个不同类型5个玉米品种饲用栽培的物质生产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品种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科青1号>中单9409>东陵白>科多8号>掖单13,由于含水率不同,鲜物质积累量表现为科青1号>科多8号>中单9409>东陵白>掖单13,子粒产量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中单94∞与普通玉米品种掖单13无显著差异,但均大于青贮专用型玉米品种.干物质分配青贮专用型玉米品种以茎鞘较多,而粮饲兼用型及普通型玉米品种以子粒较多。
    14  开展规范种植,提高玉米商品竞争力
    王璞; 王启现; 申丽霞; 张红芳 鲁来清
    2004, 12(zk1):045-049.
    [摘要](406) [HTML](0) [PDF 0.00 Byte](660)
    摘要:
    简要分析了我国加入WTO以后发展玉米产业面临的形势,按照区域化规模种植玉米原则,提出东北玉米产区重点发展绿色饲用玉米、华北玉米产区饲用和工业原料用玉米并重和适当发展南方玉米种植的初步构想,并论述了从品种、播期、种植密度、肥水管理以及收获等方面开展规范种植,提高玉米品质的基本对策。
    15  非传统小麦套种玉米耕作技术在西部地区的应用
    周春江; 宋慧欣; 恽友兰; 许永新 何雄 王文静 张鹤云
    2004, 12(zk1):050-053.
    [摘要](362) [HTML](0) [PDF 0.00 Byte](577)
    摘要:
    非传统小麦套种玉米耕作技术于1999年引入西北,经过几年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效果:①充分利用西北优越的自然资源,开发出新型种植模式.在北疆天山一带小麦一年一熟区,利用本技术增加≥10℃积温500℃·d,实现一年两熟,增收一季玉米,套种玉米产量6 468 kg/hm2,增益3 580元/hm2;南疆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改为小麦套种玉米,增产2250kg/hm2,增益3 2693元/hm2.②解决了棉花早春烂种、死苗问题.利用控制种子延迟发芽技术,将高分子材料包膜棉花种子,早播晚出,既保住了墒情,又解决了烂种和早霜死苗问题。
    16  玉米节水耕作新技术研究
    边少锋; 谭国波; 刘武仁; 马虹; 郑金玉
    2004, 12(zk1):054-056.
    [摘要](613) [HTML](0) [PDF 0.00 Byte](595)
    摘要:
    玉米节水耕作新技术创造了松紧兼备、虚实并存的耕层构造.在协调耕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方面有良好的效果;打破犁底层,不翻转耕层,不破坏耕层结构,蓄水保墒;精密播种,省种省工;留高茬还田,培肥地力;苗带轮换,隔年休闲,用养结合.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17  蔬果型鲜食甜糯玉米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鞠章网; 栾春荣; 丁慧
    2004, 12(zk1):057-059.
    [摘要](257) [HTML](0) [PDF 0.00 Byte](436)
    摘要:
    参照农作物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结合本地区生产实践,总结了蔬果型鲜食甜糯玉米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为鲜食甜糯玉米的产业发展提供生产上的依据。
    18  山东夏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
    王庆成;刘开昌
    2004, 12(zk1):060-062.
    [摘要](338) [HTML](0) [PDF 0.00 Byte](924)
    摘要:
    通过长期夏玉米高产实践,根据当地的光热资源,提出了山东玉米的高产潜力为25 830 kg/bm2,总结了公顷产量13 500kg以上的夏玉米高产的生理特性和矿质营养(氮、磷、钾等)的吸收规律,提出了高产栽培的具体措施,为玉米增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9  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对密度的反应评价
    周文伟; 李桂芝; 宋万友; 张豫成 李俊杰
    2004, 12(zk1):063-065.
    [摘要](575) [HTML](0) [PDF 0.00 Byte](972)
    摘要:
    以密植中大穗型玉米杂交种掖单22和稀植大穗型玉米杂交种豫玉25为试材,探讨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对种植密度的反应变化.结果表明,掖单22在生物学特性、上位穗上叶特性、产量及经济性状等方面对密度反应变化明显小于豫玉25,并且获得高产的适宜密度范围更广,为生产上玉米杂交种类型的评价划分、株型栽培及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20  不同类型玉米饲用栽培的营养品质研究
    高聚林; 刘克礼; 吕淑果; 崔文芳; 李伟; 刘文; 宋瑞勇
    2004, 12(zk1):066-072.
    [摘要](467) [HTML](0) [PDF 0.00 Byte](775)
    摘要:
    试验于2001~2002年对三个不同类型5个玉米品种饲用栽培的营养品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各器官营养成分含量不同,营养成分在各器官中的分配也不相同,植株干物质各营养成分含量也因品种而异.就营养成分含量而言,粗蛋白含量科多8号最高,而科青1号最低,中单9409、东陵白及掖单13居中;粗脂肪含量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较高,普通型玉米品种其次,二者均高于青贮专用型;粗纤维含量青贮专用型玉米品种较高,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居中,普通型玉米品种最低;无氮浸出物的含量普通型玉米品种>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青贮专用型玉米品种;粗灰分含量青贮专用型玉米品种大于普通型玉米品种与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由于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的不同及干物质积累量的不同,营养成分积累量不同类型品种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21  提高玉米果穗整齐度初探
    边秀芝; 刘武仁; 冯艳春; 刘凤成; 郑金玉
    2004, 12(zk1):073-075.
    [摘要](648) [HTML](0) [PDF 0.00 Byte](1045)
    摘要:
    从玉米品种、密度、播期、种子质量、病害等诸多方面探讨了影响玉米果穗整齐度的因素及提高玉米果穗整齐度的技术措施,为玉米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22  国审玉米郑单14播期、密度与高产机理研究
    张新; 王振华
    2004, 12(zk1):076-078.
    [摘要](519) [HTML](0) [PDF 0.00 Byte](669)
    摘要:
    对郑单14的密度、播期及生理特点等一系列研究表明,郑单14的最适播种密度为52 500~60 000株/hm2;理想播期为5月25日至6月5日,不宜在6月10日以后播种.其表现高产稳产的主要生理原因是:①叶面积指数变化合理,叶片持绿时间长,衰老慢,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高;②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丙二醛积累少,光合效率高;③子粒体积大,灌浆时间长,千粒重高。
    23  玉美头102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研究
    谭华; 张述宽; 黄开健; 时成俏
    2004, 12(zk1):079-081.
    [摘要](294) [HTML](0) [PDF 0.00 Byte](574)
    摘要:
    采用最优混合试验设计,探讨杂交玉米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子粒产量、产投比的关系,建立回归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优化筛选出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方案。
    24  玉米不同密度的生理指标研究
    刘武仁; 刘凤成; 冯艳春; 郑金玉; 罗洋; 邱贵春; 蔡洪岩
    2004, 12(zk1):082-083.
    [摘要](599) [HTML](0) [PDF 0.00 Byte](784)
    摘要:
    选用生产上主推的玉米品种四密25,进行不同密度下对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四密25玉米最适密度为7万株/hm2,随密度增加单株叶面积降低、叶面积指数增大、光合势加大、光合生产率降低、叶绿素含量降低。
    25  高油115生育规律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宋慧欣; 周春江; 侯福强; 许永新 赵永志 杨培珠
    2004, 12(zk1):084-087.
    [摘要](395) [HTML](0) [PDF 0.00 Byte](572)
    摘要:
    通过高油115在北京山前暖区和冷凉山区不同生态区的生育规律观测和配套技术研究,明确该品种生长发育需≥10℃积温3 100~3 200℃·d.北京地区粮饲兼用生产适宜密度为42000~46 500株/hm2,作为专用青贮的适宜密度为51 000~55 500株/hm2;春播高油115的N、P2O5,、K2O最佳施肥配比应为3:1:1.25;粮饲兼用适宜收获期为吐丝后55~60 d,此时收获子粒产量高,秸秆饲用品质也较好;作为专用青贮最佳收获期为吐丝后25~30 d。
    26  黄曲霉毒素的发生危害与防控方法
    李洪; 李爱军; 董红芬; 王满富
    2004, 12(zk1):088-089.
    [摘要](576) [HTML](0) [PDF 0.00 Byte](2394)
    摘要: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真菌的代谢化合产物,发生范围分布世界各地,通过感染食物和饲料,致使家禽、家畜及人类发生黄曲霉中毒及各种并发疾病,是目前人们认识最多、研究最广的一种微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的发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污染程度主要受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栽培及收后储藏与加工过程等环节影响.由于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和动物具有潜在致癌性,因而受到特别的关注,许多国家对用作食物和饲料的农产品给出黄曲霉毒素最低含量限定指标,以此减轻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27  充分发挥磷肥后效作用是实现玉米节本增效的重要举措
    王立春
    2004, 12(zk1):091-094.
    [摘要](611) [HTML](0) [PDF 0.00 Byte](892)
    摘要:
    通过吉林省中等肥力黑土玉米磷肥13年田间与盆钵定位试验及室内大量化验分析得出:磷肥当季虽具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但其利用率(9.8%)并不高.四个量级磷肥(45、90、135和180kg/hm2)利用率最高的时期均在施后第二年(14.9%~38.8%)和第三年(12.3%~30.5%),到第四年虽能被玉米吸收利用一部分(9.1%~18.6%),但其增产效果已不显著.残留在土壤中的磷肥前两年利用率之和可达到27.4%~68.5%.产量与效益结果表明,磷肥在施用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即磷肥前两年后效的年均增产(1003~1443 kg/hm2)增收(802~1154元/hm2)效果最高。
    28  硫素水平对夏玉米产量及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刘存辉; 董树亭; 胡昌浩
    2004, 12(zk1):095-097.
    [摘要](498) [HTML](0) [PDF 0.00 Byte](768)
    摘要:
    每公顷基施:0(CK)、36.3(S1)、413.85(S2)kg硫时,玉米每公顷产量分别为9 784.5、10639.5和11322kg,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8.73%和15.71%,并提高了果穗长度,增加了穗行数和行粒数,对千粒重影响不大.玉米单株的千物质积累量、株高、绿叶面积、比叶重及光合势、净同化率均表现为S2>S1>CK.施用硫肥后,提高了功能叶片的叶绿素a、b以及叶绿素总含量,但施硫处理间在前期差异不大,后期S2处理叶绿素含量较高,叶绿素a/b比值各处理间相对稳定.施用硫肥提高了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表现为S2>S1>CK.施用硫肥还提高了玉米植株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
    29  酸性红壤低磷胁迫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梁秀兰; 林英春; 解丽霞
    2004, 12(zk1):098-100.
    [摘要](512) [HTML](0) [PDF 0.00 Byte](773)
    摘要:
    采用3个基因型玉米进行盆栽试验,研究酸性红壤低磷胁迫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显著降低了玉米株高、单株叶面积和地上部干物量,不同基因型玉米受影响的程度不同.3个基因型玉米,以桂单26较耐低磷,而阳单82对低磷较敏感。
    30  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对高淀粉玉米郑单18淀粉含量的影响
    关义新; 马兴林; 凌碧莹
    2004, 12(zk1):101-103.
    [摘要](739) [HTML](0) [PDF 0.00 Byte](1211)
    摘要:
    在四种种植密度和四种氮肥水平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氮肥对高淀粉玉米品种郑单18子粒淀粉含量的影响.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郑单18)子粒淀粉含量增加;随施氮量增加,玉米子粒淀粉含量的变化不显著;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子粒淀粉含量与单株产量、千粒重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子粒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亦均呈显著负相关。
    31  供氮时期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转移的影响
    杨国航 崔彦宏; 刘树欣
    2004, 12(zk1):104-106.
    [摘要](535) [HTML](0) [PDF 0.00 Byte](672)
    摘要:
    研究表明:茎节对施肥时期的反应要小于叶片和叶鞘.对单株干物质积累影响最大的是穗肥,其次是拔节肥.底肥和苗肥对叶片和叶鞘的作用较大,拔节肥的作用平均,穗肥和粒肥及对照由于前期肥少,导致后期营养体较小,但穗肥、粒肥对子粒增重的影响较大,能有效促进生长后期干物质向子粒中转移。
    32  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对优质蛋白玉米中单9409产量及子粒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马兴林; 王庆祥 马兴林; 关义新; 凌碧莹 许建新; 林治安
    2004, 12(zk1):107-110.
    [摘要](587) [HTML](0) [PDF 0.00 Byte](1064)
    摘要:
    在3种种植密度和4种供氮水平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中单9409产量及子粒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均对优质蛋白玉米中单9409的子粒粗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且二者互作效应显著.种植密度之间,以最高产量对应的种植密度的粗蛋白质含量最低,子粒粗蛋白质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变化动态受施氮量的影响;施氮对子粒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与种植密度有关,低密度下,以中等施氮量处理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高密度下,则以中等施氮量处理的粗蛋白质含量最低.本试验条件下玉米子粒粗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百粒重、穗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粗脂肪、粗淀粉含量均呈负相关,但与粗脂肪含量相关不显著。
    33  施硫对高油、高淀粉玉米品质的影响及生理生化特性
    刘开昌; 李爱芹
    2004, 12(zk1):111-113.
    [摘要](470) [HTML](0) [PDF 0.00 Byte](527)
    摘要:
    施硫后显著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施硫22.5 kg/nm2(S1)能使子粒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05%和6.88%,淀粉含量有降低的趋势.施硫22.5 kg/hm2时,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氮积累量增加,有利于蛋白质和油分的合成.施硫后叶片可溶性糖有增加的趋势,但茎鞘中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施硫22.5 kg/hm2时,子粒淀粉磷酸化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升高,但当施硫量增至90 k/hm2时,其活性显著降低。
    34  硫肥对玉米氮、磷、钾吸收利用影响的基因型差异
    谢瑞芝; 董树亭; 胡昌浩; 王空军
    2004, 12(zk1):114-117.
    [摘要](501) [HTML](0) [PDF 0.00 Byte](852)
    摘要:
    以我国夏玉米主产区的34个玉米基因型(6个自交系,4个特用玉米和24个杂交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硫肥供应水平的大田试验,分析了硫肥对玉米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肥促进了玉米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植株氮、磷、钾的积累总量平均比未施用硫肥的对照分别增加6.07%、11.89%和19.31%,肥料利用效率提高.硫肥对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不完全相同,并且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施用硫肥后,自交系氮、磷、钾的收获指数和利用效率均有大幅度提高;杂交种的氮素收获指数和利用效率均有所提高,磷素利用效率下降,但是不同基因型的变化程度差异较大;另有17个杂交种的磷素收获指数降低,10个杂交种的钾素收获指数和14个杂交种的钾素利用效率降低。
    35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与示范
    刘武仁; 刘凤成; 冯艳春; 郑金玉; 邱贵春; 罗洋; 蔡洪岩
    2004, 12(zk1):118-119.
    [摘要](393) [HTML](0) [PDF 0.00 Byte](1078)
    摘要:
    经过1999~2003年5年的时间在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的基础上,对秸秆不同还田方式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茬还田的土壤培肥效果最佳,生产上易于推广,可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较现行耕法产量提高10%以上,同时还可以改善农产品的质量。
    36  施钾对鲜食甜玉米水溶性糖及产量的影响
    赵军华; 俞忠良
    2004, 12(zk1):120-121.
    [摘要](398) [HTML](0) [PDF 0.00 Byte](529)
    摘要:
    通过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施钾量对鲜食甜玉米水溶性糖及产量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对甜玉米水溶性糖和产量的形成与积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基肥中施用钾肥效果更为明显;从本研究施钾效果看,目前栽培技术中施用钾肥水平是比较合理的。
    37  重视饲用玉米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薛吉全; 马国胜; 路海东
    2004, 12(zk1):122-124.
    [摘要](378) [HTML](0) [PDF 0.00 Byte](886)
    摘要:
    在明确了玉米对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饲用玉米,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对玉米的大量需求.对饲用玉米提出的背景、概念、类型和营养评价标准进行了评述,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认为饲用玉米的研究应重点加强品种改良、整体营养调控技术、产量(子粒和秸秆)和品质同步提高的生理生化机制和产业化示范四个方面。
    38  无公害优质专用玉米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及产业化
    董树亭
    2004, 12(zk1):125-127.
    [摘要](328) [HTML](0) [PDF 0.00 Byte](532)
    摘要:
    全面论述了无公害优质专用玉米生产的属性及生产系统.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的控制、产品质量监控、龙头企业带动几方面论述了无公害优质专用玉米的生产过程.介绍了国家"十五"重大攻关项目无公害优质专用玉米生产的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拟解决的问题。
    39  试论发展青贮玉米对宁夏农牧业生产的重要性
    王永宏; 许志斌; 沈强云 陶维新; 杨建功; 郭强
    2004, 12(zk1):128-131.
    [摘要](240) [HTML](0) [PDF 0.00 Byte](403)
    摘要:
    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封山禁牧政策的实施,宁夏优质饲草短缺的状况将日趋严重;面对加入WTO和国内外低价位粮食市场的冲击,单纯的粮食生产已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因此,利用养殖业优势发展种植业,通过种植业促进养殖业发展,走"畜牧农业"之路是宁夏农牧业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从宁夏养殖业的发展需要出发,对青贮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低投入及节水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发展青贮玉米是宁夏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强区战略。
    40  我国特用玉米研究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
    申丽霞; 王璞; 王启现 张软斌
    2004, 12(zk1):132-135.
    [摘要](406) [HTML](0) [PDF 0.00 Byte](925)
    摘要:
    简要介绍了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糯玉米、高直链淀粉玉米、青饲青贮玉米及笋玉米的特点及利用情况,对我国特用玉米的研究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特用玉米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41  全国玉米栽培学组工作总结
    赵久然
    2004, 12(zk1):136-136.
    [摘要](275) [HTML](0) [PDF 0.00 Byte](379)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