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14卷第zk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利用遗传突变基因改良特用玉米 Ⅷ. 爆裂玉米育种与应用技术探讨
    秦泰辰; 邓德祥; 卞云龙
    2006, 14(zk):1-4.
    [摘要](773) [HTML](0) [PDF 0.00 Byte](17286)
    摘要:
    爆裂玉米引入我国已有数百年历史,作为休闲食品在我国尚未普及。着重介绍了爆裂玉米的来源与国外研究简况和产业发展的概况。同时简要说明我国爆裂玉米的生产、研究进展。对爆裂玉米的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做了概要的论述。并对爆裂玉米品质进行了评述,指出爆裂玉米品质应视为一种自然属性,其改良重点在于适口性和芳香味。
    2  我国玉米抗病育种进展及育种对策
    张成华; 刘铁山; 高新学; 董瑞; 刘强; 叶今才
    2006, 14(zk):5-6.
    [摘要](476) [HTML](0) [PDF 0.00 Byte](1289)
    摘要:
    简述了玉米病害的危害情况,对参加2002~2004年全国普通玉米及鲜食玉米区域试验的玉米品种的主要病害抗病性进行了统计,指出了我国现在玉米抗病育种的进展、抗病育种存在的问题及抗病育种的对策。
    3  从市场推广探讨玉米杂交种选育及种业产业化
    焦宏业; 孙海昆; 张恒; 史明山; 杨密珠
    2006, 14(zk):7-10.
    [摘要](444) [HTML](0) [PDF 0.00 Byte](1267)
    摘要:
    分析了现阶段玉米育种的一些状况,普通玉米育种仍占育种的主体地位。总结了近些年育种者对普通玉米育种关注的问题,以及现阶段的市场推广对育种目标的要求,玉米育种目标应该同市场需求紧密相联系,论述了玉米种业产业化方面的问题。
    4  承玉系列玉米育种模式及今后的选育思路
    李自学
    2006, 14(zk):11-14.
    [摘要](502) [HTML](0) [PDF 0.00 Byte](1407)
    摘要:
    通过对2001~2005年期间审定的承玉系列玉米品种分析,结果表明,品种资源狭窄,组配模式较少,品种类型单一。为适应生产需求,要加强对早熟、耐密、高产、优质类型玉米的品种选育研究。
    5  中熟玉米杂交种灰色关联度分析
    荆绍凌; 孙志超
    2006, 14(zk):12-14.
    [摘要](1016) [HTML](0) [PDF 0.00 Byte](2027)
    摘要: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适应吉林省种植的16个中熟玉米杂交种11个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排出各参试品种的优势,为鉴定玉米新品种提供了依据和方法。得出这些品种与理想品种的灰色关联度从大到小顺序为:吉单198>通单24>长单506>吉单517>吉农大518>冀玉9>豫玉25>长单347>中玉9号>原单18>平安18>吉单515>平安24>四单19(CK)>吉单507>莫吉。
    6  对玉米新杂交种选育的综合评价
    郑向阳; 李洪; 董红芬; 李爱军
    2006, 14(zk):15-16.
    [摘要](271) [HTML](0) [PDF 0.00 Byte](954)
    摘要: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11份玉米新杂交种和对照农大108进行了产量及诸多性状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长3759综合性状好,排名在对照农大108前,这和2004年的区域预备试验结果一致,可见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其可靠性已被实践所证实,值得推广。
    7  杂交玉米新品种引进及综合评价
    黄剑秋 徐铁男
    2006, 14(zk):17-19.
    [摘要](486) [HTML](0) [PDF 0.00 Byte](1093)
    摘要:
    通过对13个玉米新品种在沈阳市的品比试验,并对这13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株高、出籽率、抗病性、丰产性等方面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东单16、铁单18的丰产性最好,平均单产分别为12 073.5 kg/hm2、11 080 kg/hn2。东单16比对照丹玉39增产12.5%,达极显著水平。铁单18比对照增产10.7%,达显著水平。丹科2151、东单11、东单60、丹玉39的稳产性好,单产也较高。
    8  论春玉米区抗丝黑穗病杂交种的选育及应用
    孙发明; 刘兴二; 焦仁海; 徐艳荣; 于明彦
    2006, 14(zk):20-22.
    [摘要](309) [HTML](0) [PDF 0.00 Byte](974)
    摘要:
    丝黑穗病是我国春玉米主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东北春玉米区,近几年玉米丝黑穗病发病较重,2002年玉米丝黑穗病大发生,个别发病较重地块发病率达60%~70%,给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此,笔者提出在春玉米区应重视玉米抗丝黑穗病的育种工作,通过改良抗病种质,注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选择,尽快育出高抗丝黑穗病的玉米杂交种,从根本上解决因玉米丝黑穗病造成的危害。
    9  优质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初探
    代秀云; 许明学; 于明彦; 柳迎春; 夏远峰
    2006, 14(zk):23-24.
    [摘要](415) [HTML](0) [PDF 0.00 Byte](1120)
    摘要:
    玉米杂交育种的基础在于自交系。为了选育出营养品质好的玉米杂交种,必须首先掌握一批抗病性好、配合力高、遗传背景差异较大、高营养成分含量的玉米自交系,其油分含量必须在7%以上,蛋白质含量在14%以上,淀粉含量在75%以上。这样的自交系很难直接从普通玉米群体中获得,必须通过特殊育种手段进行筛选和培育。
    10  玉米杂交种咏丰1号的选育技术报告
    王坚强; 李占录; 田森林; 李金梅 吕英忠
    2006, 14(zk):25-27.
    [摘要](470) [HTML](0) [PDF 0.00 Byte](1106)
    摘要:
    咏丰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以自选系R9703为父本,以外引系早48为母本组配成的玉米杂交种。经过5年的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山西省两年区域试验中该品种比对照屯玉8号平均增产15.7%。咏丰1号幼苗顶土能力较强,出苗快,苗势壮,植株生长健壮,抗各种病害,抗倒伏,活秆成熟,平均产量为10 500 kg/hm2
    11  海南岛玉米南繁关键技术研究
    邢宝龙; 李育才; 刘根科; 李洪 宋斌
    2006, 14(zk):26-27.
    [摘要](594) [HTML](0) [PDF 0.00 Byte](1154)
    摘要:
    海南岛属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域,冬季气候温暖,是玉米南繁的理想基地。异地育种可加速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玉米南繁应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旱地或成熟期较早的晚稻田。播种期以11月上、中旬为宜,既避开了海南岛8~10月份热带风暴和台风高峰期,又能确保第2年3月末收获,晒晾打包,避开4月份以后雨季的影响。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追肥“少吃多餐”。早管勤管,壮苗攻秆,加强水分管理,及时防灭虫害。起高垄“大双覆”地膜增温保墒,防止草害,是在海南岛南繁成功的关键环节。
    12  玉米新品种内单314选育及栽培技术
    冯勇; 赵瑞霞; 苏二虎; 张来厚; 刘志雄; 孙峰成; 侯旭光
    2006, 14(zk):28-29.
    [摘要](424) [HTML](0) [PDF 0.00 Byte](1030)
    摘要:
    内单314是内蒙古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以自选系M5168为母本,自选系M340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晚熟、高产、优质、多抗玉米单交种,需≥10℃活动积温2 800℃·d以上。
    13  高纬寒地早熟玉米密植栽培条件下育种方法初探
    张作峰
    2006, 14(zk):30-31.
    [摘要](409) [HTML](0) [PDF 0.00 Byte](1382)
    摘要:
    随着近些年黑龙江省玉米区域试验在9区、10区要求保苗67 500株/hm2以上的栽培方式的实施,造成参试品种出现生长势弱、果穗变小、空秆率增加、倒伏程度加大等不适应密植栽培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急需对以前的育种目标进行调整。把耐密育种提到日程上来,以便尽快地选育出适应密植栽培的新品种。
    14  高产优质抗病玉米新品种强盛9号选育报告
    刘虹; 武岩军; 徐青松; 武旭 徐劲松
    2006, 14(zk):32-34.
    [摘要](778) [HTML](0) [PDF 0.00 Byte](959)
    摘要:
    强盛9号是利用玉米自交系G688作母本,玉米自交系P83作父本杂交组配而成。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抗倒伏,抗病,配合力高,子粒大、黄色、马齿型,高抗玉米大、小斑病。平均产量为10 912.5 kg/hm2,最高产量为15 720 kg/hm2
    15  农业机械化和玉米商业化育种
    王统武
    2006, 14(zk):33-34.
    [摘要](362) [HTML](0) [PDF 0.00 Byte](1009)
    摘要:
    农业机械化将是农业生产的一次革命,21世纪我国农业生产将会实现机械化耕作,而我国现有的玉米主推品种大部分没有考虑到适应机械化耕作的需求,未来推广的品种在选育时需要在发芽率、抗倒性、整齐度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以适应农业机械化的需要。
    16  铁7922在玉米育种及生产上的应用
    张万志; 栾化泉; 李恒岭; 高伟政; 王奎森; 孙冠中
    2006, 14(zk):35-36.
    [摘要](566) [HTML](0) [PDF 0.00 Byte](1471)
    摘要:
    玉米自交系铁7922株型紧凑,茎秆坚韧,品质优良,配合力高,抗逆性强,遗传性状稳定,适应范围广,是优异的玉米自交系和种质资源。它的育成拓宽了我国玉米种质基因库,推动了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的发展。自育成后直接利用其组配的杂交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有30余个;直接或间接利用其选育自交系达30余个,组配的杂交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有50余个。
    17  高淀粉玉米新品种金玉5号的选育与推广
    宗连平; 王玉杰; 宗连东; 王玉
    2006, 14(zk):37-38.
    [摘要](513) [HTML](0) [PDF 0.00 Byte](1009)
    摘要:
    金玉5号是黑龙江省久龙种业有限公司以自选系金98056为母本,自选系金98082为父本于1998年育成的高淀粉玉米单交种。经过两年区域试验和一年生产试验,所有点次全部表现增产,并具有淀粉含量高、品质优良、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等特点。
    18  玉米杂交种丹玉41的选育
    于兵; 何晶; 景希强; 高洪敏; 宁家林; 曹祖波; 陈忠; 刘君; 吕春波
    2006, 14(zk):39-40.
    [摘要](588) [HTML](0) [PDF 0.00 Byte](1248)
    摘要:
    玉米杂交种丹玉41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1998年冬在海南以丹T136为母本,丹598为父本组配成的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丹玉41具有高产、稳产、抗多种病害、抗倒伏、抗旱、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等特点。
    19  玉米新品种强盛49的选育
    武岩军; 徐青松
    2006, 14(zk):41-41.
    [摘要](479) [HTML](0) [PDF 0.00 Byte](1127)
    摘要:
    玉米新品种强盛49是1997年用113玉米自交系作母本,A1自交系作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矮秆、抗病、高配合力的中熟玉米杂交系。该品种耐低温,平均产量为11 550 kg/hm2,适宜密度为42 000株/hm2
    20  高产稳产型玉米杂交种鲁单9006的选育
    孟昭东; 张发军; 丁照华; 孙琦; 韩静; 汪黎明; 郭庆法; 刘治先; 张庆伟
    2006, 14(zk):42-43.
    [摘要](514) [HTML](0) [PDF 0.00 Byte](1101)
    摘要:
    鲁单9006是以lx00-6为母本,以lx9801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该品种特点为株型紧凑,成株株高273 cm,全株叶片数20片,穗位高114 cm,果穗柱形,子粒黄色或淡黄色,半马齿型,夏播生育期99 d。该品种高抗玉米矮花叶病,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中抗玉米小斑病、茎腐病和瘤黑粉病。
    21  优良紫色糯质玉米杂交种烟紫糯3号的选育
    于维忠 梁先斌 卢俊玲 宋珍 杨晓岩
    2006, 14(zk):44-45.
    [摘要](439) [HTML](0) [PDF 0.00 Byte](1002)
    摘要:
    烟紫糯3号是烟台市农科院于2003年用PZ-2-2-2-2-1×1241紫-8组配成的紫色糯质玉米杂交种。具有果穗大、粘性强、子粒颜色深紫色、子粒排列整齐、丰产性好等优点。目前已在生产上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22  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济单8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张莉; 张春荣; 岳竞之
    2006, 14(zk):46-47.
    [摘要](380) [HTML](0) [PDF 0.00 Byte](942)
    摘要:
    济单8号是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6年以自育系济522为母本,外引系昌7-2 ②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属于中秆大穗型中熟品种,2000~2002年在河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和适应性广等特点,一般产量在7 500 kg/hm2以上。适宜河南省各地区种植。
    23  高产多抗大穗型玉米新品种渝单19的选育
    邱正高; 杨华; 祁志云
    2006, 14(zk):48-49.
    [摘要](308) [HTML](0) [PDF 0.00 Byte](957)
    摘要:
    渝单19(R2627)是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8954为母本,外引系交51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玉米新品种。经多年的试验示范研究,表现具有高产、优质、广适、抗病、耐阴湿、耐瘠薄等突出优点。适宜重庆市平坝、丘陵及其类似生态区种植。
    24  中早熟春玉米绥玉15的选育研究
    魏国才
    2006, 14(zk):50-51.
    [摘要](618) [HTML](0) [PDF 0.00 Byte](1196)
    摘要:
    早熟春玉米新品种绥玉15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玉米育种研究室以自交系绥系606为母本,以自交系绥系704为父本杂交育成。该品种生育期117 d,需≥10℃积温2 350℃·d,具有产量水平高、抗病抗逆性强、子粒商品品质好、适应性广的特点,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25  玉米新品种漯单9号的高产稳产性分析
    吴伟华; 柳家友; 谷川 王宏献
    2006, 14(zk):52-53.
    [摘要](489) [HTML](0) [PDF 0.00 Byte](1162)
    摘要:
    对2002~2004年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漯单9号属高产、稳产型玉米新杂交种,广泛适宜于黄淮海夏玉米区推广种植。由于其子粒品质优良,推广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26  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安玉2166的选育及应用
    谢世学; 梁家锋; 周长武; 王罡; 柯斧; 张军
    2006, 14(zk):54-56.
    [摘要](378) [HTML](0) [PDF 0.00 Byte](866)
    摘要:
    安玉2166是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西南春玉米区种植习惯,以自育自交系AY63作母本,AY2318作父本育成的大穗型玉米单交种。在2003~2004年各级产量品比试验中,均比对照农大108显著增产,具有稳产、抗病、抗倒伏、抗旱、耐渍、活秆成熟、品质优、适应性广和增产潜力大等特点。
    27  南农紫玉糯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徐勇; 刘金波; 徐福海; 王建华
    2006, 14(zk):55-56.
    [摘要](368) [HTML](0) [PDF 0.00 Byte](946)
    摘要:
    南农紫玉糯1号是200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的。它的特点是高产,优质,其鲜穗市场前景好,是农作物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理想鲜食糯玉米品种。
    28  高产优质抗病玉米新品种强盛12的选育
    徐青松; 刘虹; 骈跃斌; 武岩军 徐劲松 武旭
    2006, 14(zk):57-59.
    [摘要](436) [HTML](0) [PDF 0.00 Byte](1191)
    摘要:
    玉米杂交种强盛12是山西农科院食用菌所以自选系盛930作母本,盛931作父本选育而成。该品种属中熟单交种,全生育期128 d,需≥10℃积温2 400℃·d左右。强盛12在1994~2003年产量试验中表现为高产稳产、适应性强、抗病性强。
    29  玉米杂交种大单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吕宗荣; 王理银; 杨泽忠
    2006, 14(zk):58-59.
    [摘要](389) [HTML](0) [PDF 0.00 Byte](997)
    摘要:
    玉米杂交种大单1号是云南省大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玉米育种组以自选自交系墨181为母本,外引自交系木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旱、抗倒、抗大小叶斑病、抗青枯病及穗粒腐病等优点。适宜种植密度为42 000~54 000株/hm2。在1995~2002年试验示范中平均单产6 750.0~10 999.5 kg/hm2。该品种已成为昭通市的主推品种,适宜昭通市海拔1 600 m以下地区及相似地区种植。
    30  高产高淀粉多抗玉米杂交种品玉3号的选育研究
    田齐建; 乔治军; 孙贵臣; 畅建武; 田国祥
    2006, 14(zk):60-61.
    [摘要](367) [HTML](0) [PDF 0.00 Byte](1316)
    摘要:
    品玉3号是山西省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以自选系293为母本,自选系383为父本,于2000年育成的玉米单交种。经多年试验示范表明,品玉3号比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增产5%以上,具有增产潜力大、抗多种病害、淀粉含量高和制种产量高等特点,适宜在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及黄淮海夏播区种植。
    31  优质玉米新品种高科2号的选育技术报告
    史新立; 王选路
    2006, 14(zk):62-63.
    [摘要](387) [HTML](0) [PDF 0.00 Byte](971)
    摘要:
    高科2号是杨凌农业高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自选系W44作母本,自选系W43作父本于1998年育成的中早熟玉米单交种。夏播生育期95~100 d,田间性状表现为株型紧凑、穗上叶夹角小、长势健壮、抗逆及抗病性强、持绿期长、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陕西关中及同类生态区种植,种植密度为45 000~52 500株/hm2,一般单产在7 500~9 750 kg/hm2,高产田产量可达10 500 kg/hm2以上,还可粮饲兼用。
    32  玉米新品种鄂玉28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杜世凯; 刘必善; 王黎明; 许敏; 向发洪; 郑兴权; 赵青华; 赵迎春; 李希腾; 刘传兵 李求文
    2006, 14(zk):64-65.
    [摘要](394) [HTML](0) [PDF 0.00 Byte](896)
    摘要:
    鄂玉28(原试验代号T001)由恩施州农业科学院2002年组配而成。该杂交种属中晚熟玉米单交种,需≥10℃积温2 760℃·d。表现为株型半紧凑、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和制种产量高等特点。清作适宜密度45 000~54 000株/hm2,套作密度37 500~42 000株/hm2
    33  高产抗病玉米杂交种泰玉2号的选育及推广利用
    张华利; 姚翠珍; 张公训
    2006, 14(zk):66-67.
    [摘要](736) [HTML](0) [PDF 0.00 Byte](1243)
    摘要:
    泰玉2号是山东省泰安市农星种业有限公司用外引系齐319作母本,自选系3841作父本,于1997年组配而成。该杂交种丰产性、稳产性强,适应性广,高抗多种玉米病害,抗旱,耐涝,抗倒伏。该品种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累计推广面积达40万hm2
    34  玉米新杂交种大单2号的选育
    王理银; 吕宗荣; 杨泽忠
    2006, 14(zk):68-70.
    [摘要](484) [HTML](0) [PDF 0.00 Byte](1076)
    摘要:
    大单2号(189×木92)是云南省大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994年杂交育成的中晚熟、白粒、半马齿、大穗型玉米单交种。在多年的试验、示范推广中表现高产稳产,品质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抗大、小叶斑病、青枯病、穗粒腐病和丝黑穗病等病害。一般产量6 000~7 500 kg/hm2,最高单产达10 702.5 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1.4%~15.3%。适宜在昭通市海拔1 600 m以下江边河谷地区推广及相似地区种植,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35  优质高产玉米杂交种军单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张鑫生
    2006, 14(zk):69-70.
    [摘要](332) [HTML](0) [PDF 0.00 Byte](1043)
    摘要:
    军单8号玉米杂交种是由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原解放军军需大学农副业生产系)1998年以自选系军8903为母本,外引系吉853为父本杂交育成。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耐密的特点,在长春地区生育期129 d,需≥10℃活动积温2 650℃·d,属中晚熟品种。在2001~2003年吉林省玉米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均超过对照品种6.4%~17.8%。适宜在吉林省中晚熟区域种植。
    36  早熟糯玉米杂交种龙粘1号的选育研究
    陈喜昌
    2006, 14(zk):71-73.
    [摘要](293) [HTML](0) [PDF 0.00 Byte](913)
    摘要:
    龙粘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育自交系JN-1为母本,JN-2为父本,于1999年冬在海南组配而成的糯玉米杂交种。在2000~2004年的连续各级鉴定中均表现较佳,熟期与对照克粘1号相似,较克粘1号增产7.7%~8.55%。该品种具有粒行整齐、皮薄、香甜,口感好的特点,较抗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和茎基腐病,抗逆性较好。
    37  玉米杂交种嫩单10的选育和推广
    刘海燕; 马宝新; 孙善文
    2006, 14(zk):72-73.
    [摘要](346) [HTML](0) [PDF 0.00 Byte](855)
    摘要:
    玉米新品种嫩单10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玉米室于1994年以自交系52106为母本,以自交系94-2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生育期为118 d左右,需活动积温2 450℃·d左右。其幼苗深绿,苗势中等,植株根系发达,茎秆强壮,叶色深绿,株型清秀,耐密种植,活秆成熟。在黑龙江省玉米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示范推广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优点。适应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种植。
    38  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新玉2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阿布来提·阿布拉; 梁晓玲; 冯国郡; 李铭东; 黄永亮
    2006, 14(zk):74-76.
    [摘要](823) [HTML](0) [PDF 0.00 Byte](1131)
    摘要:
    新玉29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1997年用早熟自交系L-018为母本,武314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早熟单交种。1998~2004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该品种子粒粗蛋白含量9.75%,粗脂肪含量4.34%,粗淀粉含量78.93%,赖氨酸含量0.22%,子粒容重782 g/L。适合新疆南疆地区复播和北疆冷凉地区春播种植及外省区≥10℃有效积温2 300℃·d以上的地区种植。种植密度为75 000~82 500株/hm2
    39  高产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巴单6号选育报告
    王瑞莲; 韩凤英; 韩杰; 曹巨峰; 李成; 张静; 张俊峰; 张瑞琴
    2006, 14(zk):75-76.
    [摘要](472) [HTML](0) [PDF 0.00 Byte](1027)
    摘要:
    巴单6号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科院于1999年以自育自交系为亲本,杂交组配的高产、粮饲兼用型晚熟玉米单交种,2002~2004年在内蒙古玉米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
    40  玉米杂交种威玉17的选育技术报告
    董向丽; 彭守华; 苗延平; 丁建国; 毕可承; 尉继强; 李雪英 于英
    2006, 14(zk):77-78.
    [摘要](522) [HTML](0) [PDF 0.00 Byte](1045)
    摘要:
    威玉17是威海市农业科学院以外引系齐319为母本,自选系H56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各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威玉17比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增产显著,具有高抗各种病害、抗倒伏、综合生产力水平高、适应性强等特点。
    41  玉米新品种郝育98的选育报告
    高峰; 赵景忱; 吕威; 郑燕; 王军; 张亮; 李富亮; 刘洪伟
    2006, 14(zk):79-83.
    [摘要](411) [HTML](0) [PDF 0.00 Byte](1107)
    摘要:
    1998年我院以两个自选系为亲本组配郝育98玉米杂交种。经多年院内布点试验和多年省级试验,郝育98具有高产、抗病、商品品质优、适应种植范围广等特点,适于吉林省晚熟区种植。
    42  高产优质玉米新杂交种张单379的选育
    宋自仁
    2006, 14(zk):80-85.
    [摘要](427) [HTML](0) [PDF 0.00 Byte](1100)
    摘要:
    由甘肃省张掖市农科所选育的玉米新杂交种张单379(ZA5710×ZJ1221)在组合鉴定、杂交种比较以及省市两级区域试验中产量连年高居第1位,株高及穗位高适中,淀粉含量高,高抗丝黑穗病、瘤黑粉病和红叶病,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同时介绍了张单379的适宜种植地区及栽培技术要点。
    43  玉米淀粉含量和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孙志超; 荆绍凌; 刘文国
    2006, 14(zk):81-83.
    [摘要](454) [HTML](0) [PDF 0.00 Byte](1308)
    摘要: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玉米淀粉含量和性状的关系,并排出顺序:穗粗>穗长>百粒重>株高>产量>容重>生育期>穗位高,以期为普通玉米育种和高淀粉玉米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44  玉米抽雄期叶面喷洒DA-6增产效果的研究
    李占录; 翟世宏; 李爱军; 李作一; 袁斌; 田森林; 王坚强
    2006, 14(zk):84-85.
    [摘要](440) [HTML](0) [PDF 0.00 Byte](1099)
    摘要:
    DA-6(又名胺鲜脂),是美国科学家20世纪9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多种农作物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具有增强作物抗逆性和抗病性、改善品质、无毒无副作用等主要特点。是赤霉素类、硝基化合物类、腺嘌呤类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替代产品。通过玉米抽雄期喷洒DA-6,对玉米穗部主要性状进行观察,并对其施用效果与施用成本综合分析,表明玉米抽雄期喷洒DA-6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45  主要异常气象因素对覆膜玉米制种雌雄发育、花期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杨玉文 兰永强; 任和平
    2006, 14(zk):86-87.
    [摘要](453) [HTML](0) [PDF 0.00 Byte](1254)
    摘要:
    以千阳县1999~2004年玉米制种雌雄开花授粉期气象资料为依据,研究了6年来高温、干旱等异常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各年度玉米制种产量的变化情况,提出了稳定和提高制种产量的6点对策。
    46  基于CERES-MAIZE模型的夏玉米生产水肥优化管理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
    张艳红 廖树华 马永良
    2006, 14(zk):88-91.
    [摘要](391) [HTML](0) [PDF 0.00 Byte](1254)
    摘要:
    运用CERES-MAIZE模型和“均匀设计”,建立了基于模拟模型的系统优化方法,以该方法为基础研究了曲周地区的夏玉米生产在不同气象、土壤条件下的水肥管理优化技术特征。结果表明:①肥力基础高的土壤:夏玉米在足墒的情况下播种,干旱年型应重视拔节期和灌浆期的灌溉;降雨正常、多雨年型可以不灌溉。②基础肥力低的土壤:干旱年型应重视底水、拔节水和抽雄前期灌水,追施底肥和拔节肥;降雨正常年型重视拔节期灌水施肥;多雨年型结合生育期降雨状况,重视拔节期至抽雄期施肥。同时,从系统优化的角度研究一个地区不同条件下的水肥利用特征
    47  植株田间分布均匀度的定义与计算
    杨利华; 马瑞崑
    2006, 14(zk):92-94.
    [摘要](1314) [HTML](0) [PDF 0.00 Byte](2143)
    摘要:
    为了能定量描述作物在田间种植分布均匀程度,文中给出了植株田间分布均匀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蜂巢式布局,群体中相邻植株(包括与异行相邻株)间距离相等是分布最均匀的种植样式,故可将植株田间布局近似蜂巢式的程度定义为植株田间分布均匀度。当给出种植密度后,以蜂巢式布局理论上的相邻株间距离为标准,去计算田间实际种植株间距与该标准的离匀系数,即得到植株田间分布均匀度。它是涵盖了种植密度、株行距配置及植株田间相对位置的种植样式综合指标,比单独行距能更确切地反映作物田间布局状况,为更好地研究种植样式与产量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
    48  大穗型玉米品种南玉8号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郑祖平; 李钟; 何川; 刘代惠; 张国清 刘小红
    2006, 14(zk):95-96.
    [摘要](407) [HTML](0) [PDF 0.00 Byte](1055)
    摘要:
    南玉8号是南充市农科所1999年用外引系08-641与自选系南387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中熟,在四川省境内直播生育期116 d。2003~2004年在四川省区域试验中平均单产7 875 kg/hm2,比对照川单13增产6.9%。品质优良,粗蛋白质含量11.5%,粗脂肪含量4.4%,粗淀粉含量73.3%,赖氨酸含量0.33%,容重728 g/L。适宜在西南地区海拔1 000 m以下的区域种植。
    49  黄土塬区玉米密度及氮磷肥用量优化模式的研究
    董立国; 李生宝; 蒋齐 马步朝 许学禄
    2006, 14(zk):97-99.
    [摘要](336) [HTML](0) [PDF 0.00 Byte](1050)
    摘要:
    在宁夏彭阳县选土壤质地为中壤土的水浇地,设置3因素5水平最优设计田间试验,结果获得了黄土塬区玉米生产的数学模型为y= 8 983.993+297.904X1+143.974 4X2+857.031X3-323.233X12-302.358X22-442.998X32+255.452X1X<
    50  玉米品种龙单26的适宜种植密度及施肥量
    孙太靖
    2006, 14(zk):100-101.
    [摘要](1032) [HTML](0) [PDF 0.00 Byte](1461)
    摘要:
    通过密度和施肥量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龙单26在不同密度和施肥量条件下的产量水平。经方差分析得出,施肥水平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密度与施肥量互作间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各密度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通过试验结果分析认为,龙单26在常规种植方式下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及施肥量,这样有利于提高该品种的产量。
    51  柴达木盆地优质高效粮饲兼用型玉米垄作覆膜栽培及青贮技术
    曹永久; 王朝晖; 张建华; 邢生成
    2006, 14(zk):102-103.
    [摘要](316) [HTML](0) [PDF 0.00 Byte](940)
    摘要:
    依据柴达木盆地气候特点,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本地区粮饲兼用型玉米种植的垄作覆膜栽培技术和青贮技术,为实现该州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找到了新的途径。
    52  玉米大垄行间覆膜适宜揭膜期试验研究
    于永梅; 张伟 周振江
    2006, 14(zk):104-105.
    [摘要](472) [HTML](0) [PDF 0.00 Byte](1075)
    摘要:
    进行了玉米大垄行间覆膜适宜揭膜期的研究,通过对玉米生长发育、净光合速率、根系活力及产量的分析比较表明,大喇叭口期揭膜最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净光合速率较高,根系活力较强,株高最高,穗位最低,绿叶数较多,病害最轻,产量最高。比其它3个处理分别增产4.2%、2.1%和3.1%。
    53  气象要素与烟后玉米产量关系的研究
    杨宗飞
    2006, 14(zk):106-107.
    [摘要](305) [HTML](0) [PDF 0.00 Byte](936)
    摘要:
    阐述了降雨量、温度、日照时数与烟后玉米产量间的变化关系、相关程度的大小及指标,提出烟后玉米种植适宜区的界定值为7~10月份,累计降雨量为504 mm,日照时数531.7 h,≥10℃有效积温2 526.63℃·d。
    54  郑单958不同密度与施氮量对产量及部分植株性状研究初报
    陈国立; 刘键娜; 娄麦兰; 祁丽敏; 李元力; 刘峰; 李清峰
    2006, 14(zk):108-109.
    [摘要](425) [HTML](0) [PDF 0.00 Byte](1005)
    摘要:
    通过对郑单958不同密度和不同追施氮肥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基施绿源复合肥600 kg/hm2的条件下,郑单958的最佳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追施氮肥量为270 kg/hm2,产量10 108.31 kg/hm2,增加利润1 433.00元/ hm2。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施氮量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55  2004年夏玉米超高产栽培研究简报
    韩守良; 慕美财; 单玉珊 翟延举; 邓秀峰; 李晓林
    2006, 14(zk):110-111.
    [摘要](539) [HTML](0) [PDF 0.00 Byte](1220)
    摘要:
    以增产潜力较大的玉米单交种金海5号为材料,采用“宽幅带播、调角定向留苗”的种植方式,并加强管理,采取合理的肥水运筹等,取得了源与库在高水平上的协调,提高了生产与转化效率,为植株的健壮生长发育提供了保障,使经济产量达到17 201.1 kg/hm2,这对于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夏玉米生产及超高产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56  夏玉米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与耕层土壤水分含量的关系
    陈若礼; 王兴于 张存岭 陈峰
    2006, 14(zk):112-113.
    [摘要](483) [HTML](0) [PDF 0.00 Byte](1072)
    摘要:
    降水量在年际间变幅大小和时空分布是影响淮北夏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子。特别是播种出苗期和大喇叭口期的干旱少雨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生产上要根据淮北地区的气候特点,立足抗灾,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提高夏玉米单产。
    57  高纬寒地玉米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的探讨
    吕晓丽
    2006, 14(zk):114-117.
    [摘要](309) [HTML](0) [PDF 0.00 Byte](1016)
    摘要:
    在以大豆为主栽作物的黑龙江省北部,随着种植业调整及畜牧业的发展,玉米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广大农民对玉米的种植已由过去的随意性逐渐向系统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尽管如此,受着传统栽培作物(麦豆)的影响,在玉米的高产栽培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仍有许多偏差,对此提出了应对措施。
    58  高产优质紧凑型玉米新品种聊玉20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张新; 侯廷荣; 林国晨; 李武建; 张桂阁; 李学杰; 吴明泉; 曹修才
    2006, 14(zk):118-122.
    [摘要](730) [HTML](0) [PDF 0.00 Byte](1070)
    摘要:
    聊玉20(原代号97-19),是山东省聊城市农科院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其组合为L113×聊308。母本L113选自美国杂交种与聊120的杂交后代自选系,父本以聊308为自选系。该品种属高产、优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适宜山东省及生态条件相类似的地区种植。
    59  2005年唐山市夏播玉米空秆、畸形穗气象因素分析
    高桂芹; 郭丽霞
    2006, 14(zk):119-120.
    [摘要](371) [HTML](0) [PDF 0.00 Byte](1242)
    摘要:
    通过对2005年夏播玉米生育中后期的气象条件分析,得出玉米拔节前后和抽穗、开花吐丝期的阴雨寡照是造成2005年夏播玉米出现空秆、畸形穗的主要原因,高温、高湿是辅助因素。
    60  提高玉米制种田母本结实率的技术措施探讨
    徐关印; 刘海清; 刘子英
    2006, 14(zk):121-122.
    [摘要](276) [HTML](0) [PDF 0.00 Byte](929)
    摘要:
    针对玉米制种田对母本授粉不利的具体情况,采用人工摇动父本株授粉、人工采集父本花粉授粉、人工剪短母本苞叶、人工剪短母本花丝等方法,可明显提高母本的结实率,提高制种产量。这些方法简单有效实用,在玉米制种基地推广很有实用价值。
    61  玉米新品种聊玉19的主要特点及推广应用
    吴明泉; 李武建; 侯廷荣; 张桂阁; 李学杰; 曹修才; 张新; 王春云; 由瑞丽; 李庆恩
    2006, 14(zk):123-123.
    [摘要](374) [HTML](0) [PDF 0.00 Byte](816)
    摘要:
    聊玉19是聊城市农科院选育的中熟半紧凑型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综合农艺性状好、高产稳产、粮饲兼用、抗病性强、子粒品质好等特点。适宜在山东省及生态相似地区麦田套种或麦后直播。
    62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冯艳春; 张瑛; 韩萍; 朱玉芹; 李时群; 徐晓红 吴秀萍
    2006, 14(zk):124-125.
    [摘要](616) [HTML](0) [PDF 0.00 Byte](1064)
    摘要: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之一,它的病原菌为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Kuhm) Langdon et Full],属担子菌亚门孢堆黑粉菌属,异名为Sphacelotheca reiliana(Kühn) Clinton,它的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个别年份发病率可达80%以上。详细介绍了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病原菌、侵染途径、流行条件及防治措施。
    63  6种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效试验
    赵国琴; 王浩然; 范锦胜; 薛尚昆; 李平 石银鹿
    2006, 14(zk):126-127.
    [摘要](734) [HTML](0) [PDF 0.00 Byte](1672)
    摘要:
    采用当前推广的6种玉米种衣剂进行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含有效成分三唑类杀菌剂的种衣剂都有理想的防治效果,18.6%福·克·戊唑悬浮种衣剂、16%福·克·唑醇悬浮种衣剂(乌米净)、63%福·克·戊唑干粉种衣剂、22%福·克·戊唑悬浮种衣剂和7.5%克·戊唑悬浮种衣剂(黑虫双全)5种种衣剂防效达98.8%~100%,而不含三唑类杀菌剂的种衣剂防效仅为44.42%。
    64  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芦连勇; 宋长江; 刘智萍
    2006, 14(zk):128-130.
    [摘要](574) [HTML](0) [PDF 0.00 Byte](995)
    摘要:
    玉米瘤黑粉病又称玉米黑粉病,是威胁玉米生产的一类重要病害,近年来玉米瘤黑粉病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发病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了我国玉米主产区的玉米生产。对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病症状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玉米瘤黑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65  南繁玉米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郑丽敏; 牛永锋 孙慧敏
    2006, 14(zk):129-130.
    [摘要](536) [HTML](0) [PDF 0.00 Byte](1309)
    摘要:
    论述了玉米锈病在南繁玉米育种基地海南省的发生和危害;对南繁玉米锈病的病原、病症及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病害流行的特点及流行因素,提出了对南繁玉米锈病的防治措施。
    66  50%滴丁·扑·乙乳油防除春玉米田杂草药效的研究
    张晓翔; 周敬; 杨锡才; 彭辉; 杨洪辉 赵海峰
    2006, 14(zk):131-133.
    [摘要](439) [HTML](0) [PDF 0.00 Byte](901)
    摘要: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由2,4-D丁酯、扑草净和乙草胺复配而成的50%滴丁·扑·乙乳油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表明,施用该药3.15~3.75 kg/hm2对玉米田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防治效果达80%以上,持效期60~80 d,且对作物安全。
    67  浅谈粮饲兼用型玉米在德州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广阔前景
    刘志敏 徐宪斌; 贾德新; 高凤菊
    2006, 14(zk):134-135.
    [摘要](480) [HTML](0) [PDF 0.00 Byte](1026)
    摘要:
    针对德州市饲料粮缺口较大的实际,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不但意义重大,而且是经济发展的必需,它可以做到粮食与饲料兼顾,通过代替部分普通玉米种植,在不减少粮食产量、不多占用耕地面积的同时,提供饲料资源保障,解决德州市的粮食供需矛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68  浅谈郑单958特性及对我国玉米产业的影响
    赵文媛; 刘日尊; 鲁宝良; 关国志
    2006, 14(zk):136-137.
    [摘要](620) [HTML](0) [PDF 0.00 Byte](1465)
    摘要:
    郑单958是以郑58为母本,昌7-2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中熟玉米单交种,株型紧凑,成株株高246 cm,子粒黄色,半马齿型,适宜种植密度为5万~7万株/hm2,产量为8 250~9 000 kg/hm2。适宜种植区域为黄淮海及北京南部及周边地区。
    69  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研究利用及推广前景
    崔德珍 吕金岭; 朱秀娟; 高凤菊
    2006, 14(zk):138-139.
    [摘要](415) [HTML](0) [PDF 0.00 Byte](1014)
    摘要:
    粮饲兼用型玉米不但可以做到粮食与饲料兼顾,而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通过种植粮饲兼用型玉米代替部分普通玉米,在不减少粮食产量、不多占用耕地面积的同时,提供饲料资源保障,解决我国粮食供需矛盾。因此,该类型玉米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70  临沧市“十一五”玉米产业发展与对策
    李学智; 饶荣良; 李树贵; 张明升
    2006, 14(zk):140-142.
    [摘要](376) [HTML](0) [PDF 0.00 Byte](994)
    摘要:
    简要分析了玉米产业在粮食安全中的重要性以及“十五”期间发展状况。结合实际,提出了“十一五”的发展思路、目标及对策。目的促进临沧市玉米产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71  玉米品种设计的虚拟技术研究进展
    吴帮阳; 陈绍江
    2006, 14(zk):143-144.
    [摘要](434) [HTML](0) [PDF 0.00 Byte](1686)
    摘要:
    数字化和可视化技术是玉米虚拟育种的主要技术支撑,该技术是建立在遗传育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综述了与玉米品种设计相关的玉米数字化以及计算机可视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应用前景。
    72  对东北地区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的成因分析与思考
    史振声 张喜华
    2006, 14(zk):145-147.
    [摘要](456) [HTML](0) [PDF 0.00 Byte](1318)
    摘要:
    从多种角度对我国东北地区玉米品种的高秆大穗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自然条件、生产力水平、产业化程度、市场及社会因素是其存在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育种目标必将有所改变。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做了进一步探讨。
    73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玉米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任顺成 丁霄霖
    2006, 14(zk):148-149.
    [摘要](374) [HTML](0) [PDF 0.00 Byte](1177)
    摘要: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玉米须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鉴定出59种化合物,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有棕榈酸(17.45%)、乙酸乙酯(7.56%)、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5.62%)、糠醛(4.91%)、亚油酸乙酯(3.79%)、5-甲基糠醛(2.75%)、正壬酸(2.62%)、糠醇(2.12%)、香草醛(2.01%)、苯乙醇(1.65%)、苯乙醛(1.54%)、正庚酸(1.48%)、正己酸(1.42%)、六氢金合欢基丙酮(1.32%)、正十五酸(1.29%)和月桂酸(1.02%)
    74  影响玉米种子生产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迟斌; 刘存辉 宋文青 张春庆; 吴承来
    2006, 14(zk):150-152.
    [摘要](413) [HTML](0) [PDF 0.00 Byte](1173)
    摘要:
    通过对7个主要玉米主产区种子总产、生产面积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和灰色分析发现,影响玉米种子总产和面积的因素次序是:上一年种粮比价>上一年玉米种子价格>上一年玉米粮食价格。通过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吉林、辽宁两省玉米种子生产受自然降雨量影响较大。而且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在解决变化规律较差的非直线关系问题时,表现出更多的优越性。
    75  优质专用玉米的概念及其类型
    邓芸; 胡景平
    2006, 14(zk):153-155.
    [摘要](384) [HTML](0) [PDF 0.00 Byte](943)
    摘要:
    提出了优质专用玉米的概念及涵义,并将其划分为饲用玉米、淀粉玉米、鲜食玉米、爆裂玉米和其它玉米五种类型,对优质专用玉米产业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76  2005年国审玉米品种介绍
    2006, 14(zk):156-174.
    [摘要](275) [HTML](0) [PDF 0.00 Byte](910)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