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25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玉米甜、糯性状育种的遗传学基础
    祁显涛 李燕敏 谢传晓
    2017, 25(2):1-5.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01
    [摘要](1566) [HTML](0) [PDF 1.15 M](1761)
    摘要:
    甜玉米和糯玉米是一类淀粉合成途径不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子粒中含有高可溶性糖或高支链淀粉的玉米,是可直接食用的鲜食玉米类型。介绍玉米甜、糯性状形成的生物化学基础及其遗传特征,详细阐述单果穗甜糯形成的遗传学基础与机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隐性性状高效遗传改良具有无需表型选择并克服连锁累赘的优势。
    2  不同氮水平下玉米子粒品质性状的QTL定位
    兰天茹 崔婷婷 何坤辉 常立国 刘建超
    2017, 25(2):6-11.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02
    [摘要](931) [HTML](0) [PDF 1.43 M](948)
    摘要:
    以优良玉米自交系许178×K12杂交衍生的包含150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在正常施氮和不施氮两种条件下,对玉米子粒品质性状(蛋白质、淀粉和油分)进行表型鉴定,利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结合2年的表型数据,估计各家系各性状在不同氮水平下的育种值。利用QTL IciMapping V4.0软件的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3个性状进行QTL检测,在两种氮水平下共检测到14个品质性状相关QTL位点,其中,正常施氮条件下检测到8个QTL,不施氮条件下检测到6个QTL。2个QTL可以同时在两种氮水平下被检测到,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可以在玉米子粒品质分子育种上应用。在不施氮条件下共发现4个特异表达的QTL,其可能应用于低氮条件下玉米品质改良研究。
    3  2005~2015年丹玉系列种质基础综合分析与评价
    赵文媛 鲁宝良 关国志 时俊光 佟淑艳
    2017, 25(2):12-17.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03
    [摘要](911) [HTML](0) [PDF 956.21 K](776)
    摘要:
    通过近10年来对丹玉系列玉米品种丹玉86、丹玉69、丹玉96和丹玉606共4个国审品种和辽宁省审定64个品种的分析,总结利用的主要杂优模式Ried×旅大红骨有24个品种,外来种质×旅大红骨有26个品种,其他模式有10个品种。应用贡献率较大的自交系主要集中在旅大红骨、外来种质、Lancaster、Reid群,包括丹598、丹988、丹299、丹1324、丹9046、丹99长、丹黄34和丹717自交系。
    4  玉米子粒机收后期脱水速率的配合力分析
    朱宇光 韩托 豆丹丹 王会涛 库丽霞 陈彦惠
    2017, 25(2):18-23,30.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04
    [摘要](903) [HTML](0) [PDF 1023.21 K](1021)
    摘要:
    以自选的8个自交系为母本、7个常用骨干自交系为父本,按照NCⅡ设计,组配56个杂交组合。对杂交组合子粒含水量性状进行表型分析和配合力分析。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合不同时期的含水量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通过不同时期、不同组合子粒含水量变化趋势分析发现,出苗后95~98 d是子粒脱水速率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出苗后95~98 d后脱水速率快的组合收获时子粒含水量低,更适合机收。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PH4CV、08LF和ZX7在培育脱水速率快的玉米杂交种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子粒含水量在出苗后95 d受非加性效应影响较大,在接近收获时,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较大。
    5  基于两种荧光毛细管电泳平台筛选评估玉米新型SSR引物
    刘文彬 许理文 王凤格 赵久然 冯博 赵涵 吕远大 蔚荣海
    2017, 25(2):24-30.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05
    [摘要](891) [HTML](0) [PDF 1.39 M](1137)
    摘要:
    以93份代表自交系及27套包括杂交种及双亲在内的三联体材料为试材,分别用Qiagen和ABI3730两种DNA分析仪,从111对新型玉米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高、稳定性好、适于自动化分型的引物9对,确定1套适合SSR引物评估筛选的方案,可以为今后引物设计至评估入选提供高效的筛选方案提供参考。
    6  GFP绿色荧光法辅助筛选玉米转基因植株
    段学清 郑莉茹 刘文波 侯绪刚 郭玉玉 谢芳蕊 王文倩 安海龙
    2017, 25(2):31-38.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06
    [摘要](963) [HTML](0) [PDF 1.77 M](1295)
    摘要:
    利用GFP(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辅助性筛选标记基因,基因枪法轰击玉米自交系A188和Qi319未成熟胚的胚性愈伤组织。瞬间表达实验结果表明,轰击后GFP表达可持续近20 d,轰击后10 d左右表达量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采用潮霉素筛选、GFP荧光法鉴定,获得一批玉米转基因植株,转化频率为0.33%~0.47%。分子鉴定和后代分析的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了玉米基因组中,并能够稳定地表达和遗传。GFP作为辅助性筛选标记基因可以直观、快速和有效地消除玉米遗传转化工作中的假阳性现象。
    7  玉米抗虫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高洪江 汪海 李圣彦 张春宇 郎志宏
    2017, 25(2):39-44,48.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07
    [摘要](1208) [HTML](0) [PDF 1.14 M](1469)
    摘要: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总结玉米对咀嚼式口器害虫的抗虫机制。玉米的抗虫性与丁布含量、蛋白质种类及含量、蛋白酶抑制剂、植物组织或器官硬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相关。综述玉米对4种主要害虫抗虫数量性状位点QTL的研究进展,将这些QTL与目前已知的抗虫相关基因和经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获得的候选基因进行对比,并对重叠基因进行分析介绍。
    8  2016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报
    代玉仙 郭琦 杨琇涵 刘小丹 任军 李淑华 于明彦 徐国良
    2017, 25(2):45-48.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08
    [摘要](1151) [HTML](0) [PDF 922.07 K](937)
    摘要:
    简要介绍2016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概况,通过对竞赛结果的全面分析,明确全美优胜者在各州的分布、优胜品种的产量表现及优胜品种在各公司的分布情况。依据优胜品种的产量、适应性表现,指出适宜美国近期推广的玉米优良品种,对我国玉米高产创建和高产竞赛得以启示。
    9  灌浆期低温对离体玉米子粒灌浆过程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张巽 张萍 陈璐洁 陶洪斌 王璞
    2017, 25(2):49-54.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09
    [摘要](1027) [HTML](0) [PDF 1.19 M](867)
    摘要:
    以郑单958为材料,采用子粒离体培养方法,研究灌浆期低温对玉米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研究表明,灌浆期低温分别减缓强、弱势粒平均灌浆速率15%、23%,延长灌浆时间约8 d,最终粒重分别降低3%、9%。低温处理下,GA3、IAA、ZR含量与灌浆速率显著相关;受低温影响,强、弱势粒的激素含量变化趋势相近,与常温相比,子粒GA3含量先增加后减少,IAA、ZR含量低于对照,且对弱势粒的影响大于强势粒。低温对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是导致灌浆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10  结实期高温胁迫对糯玉米子粒发育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杨欢 沈鑫 丁梦秋 陆大雷 陆卫平
    2017, 25(2):55-60,67.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10
    [摘要](880) [HTML](0) [PDF 1.86 M](1043)
    摘要:
    利用人工智能温室研究结实期高温胁迫(35℃)对糯玉米子粒发育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实期高温胁迫降低子粒鲜重和干重,高温胁迫下较低的含水率表明子粒灌浆进程加快。高温胁迫加快果皮中淀粉体的降解速度,胚乳细胞中淀粉体充实提前,淀粉积累加速,但持续积累时间缩短,成熟期淀粉含量低于常温处理。与常温相比,高温胁迫增加子粒中ABA和GA3含量,IAA、CTK和Z含量前期增加,后期降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可部分解释高温胁迫下淀粉积累提前但持续时间缩短的原因。
    11  磷对NaCl胁迫下玉米幼苗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
    王玉凤 薛盈文 杨克军
    2017, 25(2):61-67.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11
    [摘要](921) [HTML](0) [PDF 1.39 M](915)
    摘要:
    研究不同供磷水平对NaCl胁迫下玉米幼苗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和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低磷处理玉米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增加,根系中显著降低;增加供磷水平,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根系中含量上升,同时叶片和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磷可降低盐胁迫下玉米幼苗各器官中的Na+含量,同时增加各器官的K+、Ca2+和Mg2+含量,降低Na+/K+与Na+/Ca2+比值。磷有助于维持植株的碳氮代谢平衡,促进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运输与分配,改善各器官的离子平衡,增强植株的渗透调节能力,从而缓解盐胁迫带来的伤害。
    12  硫素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曹殿云 王宏伟 刘国玲 王健 任燕静 张旷野 徐晓旭 步蕴法 刘洪亮
    2017, 25(2):68-73,80.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12
    [摘要](693) [HTML](0) [PDF 1.27 M](1124)
    摘要:
    以郑单958为材料,在大田试验中设置0(S0)、40(S1)、80(S2)、120(S3)、160 kg/hm2(S4)5个施硫(硫磺)水平,研究不同施硫量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抽雄吐丝期至灌浆期,S2、S3处理玉米一直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绿素含量(SPAD)。施硫量为S2处理时,玉米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均表现为最大值,分别较S0处理提高19.08%、76.7%,且达到显著水平。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分别在S3、S4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S0处理。施用硫肥能够显著降低玉米气孔限制值(Ls),且施硫量为S2时达最小值,与S0处理达到差异显著水平。施用硫肥能显著提高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 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施用硫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增产幅度为7.0%~18.1%。施硫量为S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2 978.3 kg/hm2
    13  新型化控剂Opera对密植夏玉米生长及子粒灌浆的影响
    王媛媛 田北京 徐彩龙 张萍 任建宏 何佳宾 黄收兵 孟庆锋 王璞
    2017, 25(2):74-80.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13
    [摘要](651) [HTML](0) [PDF 1.42 M](1084)
    摘要: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90 000株/hm2高密度种植,探究不同时期喷施Opera对夏玉米叶片衰老及群体产量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高密条件下喷施Opera药剂,有利于增加夏玉米植株茎粗,提高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强叶片持绿性,延缓衰老;增加灌浆中后期子粒体积和干重,促进子粒灌浆。不同时期喷施Opera后夏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且产量提升6.78%~13.94%。喷施Opera可缓解密植对夏玉米生育后期产生的负效应,防止叶片早衰,增加植株生物量及子粒产量,且两个喷施时期表现为13叶期喷施作用效果大于8叶期喷施。
    14  不同类型化控剂对春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
    任红 周培禄 赵明 董志强 李从锋 齐华
    2017, 25(2):81-85.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14
    [摘要](776) [HTML](0) [PDF 949.53 K](914)
    摘要:
    以紧凑高抗玉米品种中单909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研究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分别喷施“增产胺”、“吨田宝”及“DA-6” 3种不同类型化控剂对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3种不同类型化控剂均可提高玉米子粒产量,“增产胺”和“吨田宝”的增产最为显著,较对照分别增产6.9%和6.6%;化控剂处理对行粒数和穗长影响不明显,明显缩短了秃尖长度,“增产胺”、“吨田宝”、“DA-6”处理分别较对照缩短23.9%、16.6%和28.3%;喷施“增产胺”同时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吨田宝”增加玉米穗粒数,“DA-6”提高玉米的千粒重;“增产胺”与“吨田宝”处理后收获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DA-6”处理收获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化控处理后叶面积指数、各生育期生物总量均明显增加;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存在差异,“增产胺”和“吨田宝”均提高穗位叶的SPAD值,“DA-6”对穗位叶SPAD值的影响不显著。
    15  气象因素对玉米果穗建成影响
    葛均筑 徐莹 袁国印 李淑娅 曹凑贵 展茗 赵明
    2017, 25(2):86-93.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15
    [摘要](757) [HTML](0) [PDF 1.15 M](1021)
    摘要:
    通过大田不同播期试验,研究播期气象因素差异对不同品种玉米果穗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穗率对穗数具有显著的间接负效应,空秆率对穗数具有显著的直接负效应,果穗分蘖率是影响空秆率的重要因素。播期对果穗建成因素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品种间穗数无差异,但双穗率和空秆率差异显著。出苗至拔节期日温差越高和适当降雨,双穗率和空秆率越低,穗数越多;出苗至拔节期和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内高温危害,以及拔节至吐丝期夜温升高、日温差变小和渍涝胁迫,均显著提高双穗率和空秆率;吐丝后14 d内高温天数导致花丝受精率降低或者受精花丝子粒败育,降低穗数。通过调整播期调控玉米果穗建成期气象因素是构建高产多穗群体的技术手段之一。
    16  辽宁制种基地玉米杂交种种子收获期与种子活力关系
    郝楠 李月明 王建华 毕文博 马云祥 孙楠 王延波
    2017, 25(2):94-99.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16
    [摘要](437) [HTML](0) [PDF 1.30 M](762)
    摘要:
    2013~2015年,以马齿型玉米杂交种郑单958(郑58×昌7-2)、辽单565(中106×辽3162)和硬粒型玉米杂交种先玉335(Ph6wc×Ph4cv)为试材,在辽宁地区进行杂交制种。在授粉后35 d后每隔3 d不同收获期采集果穗,对不同品种、不同收获期种子子粒水分、百粒重、标准发芽率、人工加速老化、冷发芽及田间出苗率进行比较研究,评价种子活力。结果表明,在辽宁地区制种,辽单565在授粉后44~53 d收获的种子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郑单958在授粉后47~56 d收获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先玉335在授粉后44~56 d收获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比目前生产收获期提前10 d左右收获,可有效回避天气灾害对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
    17  低温播种对春玉米出苗及苗期生理参数的影响
    梁曦彤 王宏斌 陆至远 李文莹 王洪预 陈勇 闫振辉 李秋祝 崔金虎
    2017, 25(2):100-105.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17
    [摘要](466) [HTML](0) [PDF 1.47 M](862)
    摘要:
    以金产5号为试验材料,在培养箱中进行盆栽模拟试验,设定5℃、7℃、9℃、11℃4个播种温度处理,测定出苗率和3叶期相关生理参数,研究金产5号最适播种温度。结果表明,5℃~9℃播种春玉米能够出苗,5℃播种出苗率偏低(86.42%),7℃~9℃播种出苗较好(89.38%~96.88%)。5℃、7℃、9℃处理的植株脯氨酸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11℃处理;5℃处理PEPC活性高于7℃、9℃、11℃处理;5℃、7℃处理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9℃、11℃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播种温度的降低而降低,说明土壤温度在7℃以上是金产5最适播种温度。
    18  玉米秸秆还田对盐碱地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萨如拉 杨恒山 范富 邰继承 胡晓林
    2017, 25(2):106-111.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18
    [摘要](412) [HTML](0) [PDF 1.25 M](738)
    摘要:
    以通辽典型的盐碱地玉米田为研究对象,在玉米吐丝期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盐碱地土壤细菌进行测序,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未开垦盐碱地(ZH1)、非盐碱地连作玉米田(ZH2)和玉米秸秆还田盐碱地种植玉米田(ZH3)3个处理下耕层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差异大,已知菌属中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pontibacter是ZH1与ZH3的优势菌属;ZH2的优势菌属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鞘氨醇单胞菌属和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玉米秸秆还田对盐碱地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大,细菌菌群Alpha及样品群落组成丰度分析可知,两年玉米秸秆还田盐碱地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物种丰度与未开垦盐碱地比较均有所上升,并出现能降解有机物料和农药的功能菌属。
    19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棕壤磷素及玉米吸磷量的影响
    王明达 张婷 张广才 关连珠 张昀 高晓丹 查文文 潘林林 姜雪楠 赵雅
    2017, 25(2):112-116.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19
    [摘要](405) [HTML](0) [PDF 1.14 M](668)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腐熟还田与化肥配施等处理对棕壤磷素、玉米吸磷量、玉米产量、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秸秆直接还田处理外,其他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且彼此间差异显著,以腐熟秸秆配施化肥处理最明显。各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玉米吸磷量和玉米产量,以未腐熟秸秆配施化肥处理增产最明显。各处理的磷肥利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秸秆直接还田配施化肥处理>秸秆腐熟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单施化肥处理。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吸磷量和磷肥利用率直接还田好于腐熟还田。
    20  东北春玉米区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磷素积累分配的影响
    刘春光 任英 刘双利 罗丙海 曹玉军 魏雯雯 王晓慧 王立春
    2017, 25(2):117-122.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20
    [摘要](419) [HTML](0) [PDF 1.11 M](604)
    摘要:
    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种耕作方式处理,研究耕作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各器官磷含量、磷素吸收、积累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苗带紧、行间松型耕作方式下玉米的产量最高,苗带松、行间紧型耕作方式次之,苗带、行间全松型耕作方式产量最低。开花期,苗带紧、行间松型耕作方式下根系磷含量和磷积累量均最高;成熟期,苗带紧、行间松型耕作方式下根系、茎秆和子粒的磷含量及磷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苗带紧、行间松型耕作方式下玉米的磷素吸收效率、磷素偏生产力、磷素贡献率和磷素转移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磷素子粒生产效率显著低于苗带、行间全松和苗带、行间全紧处理。相关分析表明,粒重与磷素子粒生产效率、磷素吸收效率、整株干物重、磷素收获指数显著正相关,与磷素偏生产力、磷贡献率极显著正相关。
    21  不同肥料滴灌配施夏玉米产量与氮磷钾吸收利用特性
    张经廷 吕丽华 张丽华 姚艳荣 董志强 贾秀领
    2017, 25(2):123-129.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21
    [摘要](418) [HTML](0) [PDF 1.06 M](648)
    摘要:
    以郑单958为材料,在滴灌施肥条件下设不施氮(N0)、不施磷(P0)、不施钾(K0)和氮磷钾均施(NPK)4个处理,以传统灌溉施肥方式(施用量同NPK处理)为对照,研究滴灌水肥一体不同肥料配施夏玉米产量与氮磷钾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相较于磷钾肥,玉米对氮肥更敏感。N0处理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整株氮磷吸收量均显著降低,其叶片钾含量、茎鞘磷含量极显著增加,导致叶片钾积累量、茎鞘磷积累量显著增加。P0和K0处理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素吸收量均与NPK处理无显著差异,分别导致磷素和钾素吸收量显著降低。不施磷钾肥处理氮素从秸秆向子粒的转运受到限制,子粒含氮量下降,氮素收获指数显著降低。滴灌条件下,氮磷钾肥平衡施用玉米养分吸收均衡、分配合理,物质生产和产量显著高于传统灌溉施肥方式。
    22  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对玉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谢兰芬 何鹏飞 吴毅歆 肖春 易加红 何月秋
    2017, 25(2):130-135.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22
    [摘要](360) [HTML](0) [PDF 975.88 K](752)
    摘要:
    采用凹玻片法测定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Y2)发酵液、上清液和芽孢对4种病害的孢子萌发抑制率,研究Y2对玉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Y2发酵液、上清液和芽孢对大斑病菌抑制率分别为82.72%、76.71%、4.89%,对小斑病菌抑制率分别为88.04%、82.85%、5.63%,对圆斑病菌抑制率分别为84.90%、79.90%、10.81%,对弯孢霉叶斑病菌抑制率分别为98.79%、95.05%和6.23%。温室盆栽试验表明,Y2的最佳施用浓度为1×107 CFU/mL,最佳施药时间为接种病菌前8 h,对4种叶斑病的预防效果分别达80.83%、84.62%、84.33%和87.74%。田间试验表明,Y2悬浮剂对4种病害的预防效果分别为65.90%、69.21%、67.97%和70.22%。
    23  生防菌R-4的鉴定及其对玉米南方锈病的防效
    赵晨晨 焦铸锦 庞发虎 王坦 王潞 李森 陶爱丽 黄思良
    2017, 25(2):136-141.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23
    [摘要](347) [HTML](0) [PDF 582.28 K](606)
    摘要:
    对分离自玉米植株的内生细菌R-4进行鉴定,测试其对玉米南方锈病(SCR)的防病增产效果。用盆栽方法测定菌株R-4对玉米植株的促生效果,根据16S rDNA序列对菌株R-4进行鉴定,采用自然发病方式测试其对SCR的防病增产效果。结果表明,菌株R-4处理玉米的发芽率、播种后18 d株高、播种后28 d株高、植株地上部干重及根干重比对照分别增加17.19%、32.03%、41.80%、92.53%和37.03%。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R-4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R-4在先玉335、银糯 1号、浚单20上对SCR的防效达39.2%~92.1%(平均为65.7%),经该菌处理后玉米增产2.58%~9.02%(平均为6.66%)。
    24  玉米结构调整:实践、困境与政策支持——基于吉林省的分析
    舒坤良 吴迪 徐晓红 刘文明 张彬 刘子轩 杨双 王洪丽
    2017, 25(2):142-147.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24
    [摘要](296) [HTML](0) [PDF 934.66 K](644)
    摘要:
    玉米结构调整,是东北地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分析玉米市场供需形势及玉米结构调整必要性基础上,研究评价了吉林省2016年玉米结构调整实践及效果,论述了“价补分离”政策实施的影响及粮农行为响应以及当前吉林省玉米结构调整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提出了深化对玉米结构调整的认知;提升玉米生产者补贴水平,构建玉米产业链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稳定大豆生产补贴,强化对大豆加工业的支持;大力扶持畜牧业,推动农牧结合发展;强化玉米结构调整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等政策建议。
    25  吉林省玉米价格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宫斌斌 刘文明 杨宁 刘帅
    2017, 25(2):148-151.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25
    [摘要](319) [HTML](0) [PDF 1.05 M](664)
    摘要:
    吉林省自2008年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导致玉米市场出现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玉米加工企业成本骤增等问题。利用波动理论对1981~2014年吉林省玉米价格波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价格波动相对较频繁,短周期波动明显,存在严重恶性波动。进一步分析影响吉林省玉米价格波动因素,国家政策对吉林省玉米价格影响最大,逐年上升的“托市价格”导致玉米供给水平对玉米价格的传导为负向,玉米生产成本、国际玉米市场和玉米需求情况对玉米价格产生正向影响。为推动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改革,稳定玉米市场价格,提出建立玉米目标价格补贴制度、完善玉米市场监测预警机制、降低玉米生产成本等对策建议。
    26  基于Landsat 8TM卫星数据的玉米灌浆期旱情监测
    杨文杰 邹楠 张召星 王克如 李少昆 杨小霞 韩冬生 王玉华 肖春花
    2017, 25(2):152-158.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226
    [摘要](368) [HTML](0) [PDF 1.32 M](625)
    摘要:
    以灌溉区大田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 8TM卫星数据把冠层含水量指数MSI2与温度指数LST结合构建冠层水分温度指数(CTWDI),对研究区2014~2016年大田玉米灌浆期旱情进行监测。结果表明,CTWDI与灌浆期玉米冠层含水量极显著相关(r=0.719**),可以较好地反应灌浆期高覆盖度玉米水分状况。基于CTWDI的灌浆期玉米干旱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且Kappa系数均高于57%,改进了玉米生育中后期的旱情监测方法,可以利用 CTWDI对灌浆期高覆盖度条件下的玉米进行干旱监测。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