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25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品种群体整齐度的变化
    马达灵 谢瑞芝 翟立超 明博 李少昆
    2017, 25(4):1-6.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01
    [摘要](104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选用1950~2010年具有代表性的11个品种,设置4个种植密度,测定株高、穗位高、果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指标的整齐度。结果表明,随着品种的更替,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的整齐度明显提高,株高整齐度的提升最为突出。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玉米的群体整齐度下降,现代品种对增密响应更加明显;同等密度条件下,现代品种的群体整齐度均高于早期品种。相关分析表明,玉米产量与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性状的整齐度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玉米产量提升过程与品种的群体整齐度同步,株高、穗位高整齐度是最为直观的评价指标,通过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的改进提高群体的整齐度是进一步提升产量的技术途径之一。
    2  雄性不育制种京科968的遗传背景及其表型分析
    宋伟 赵久然 邢锦丰 张如养 苏爱国 易红梅 田红丽 王继东 王向鹏 石子
    2017, 25(4):7-11.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02
    [摘要](80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利用40对SSR核心引物和MaizeSNP3072芯片对京科968雄性不育及常规制种的母本和杂交种进行遗传背景分析发现,雄性不育制种母本不育系S京724与常规制种母本京724之间、雄性不育制种京科968(S京科968)与常规制种京科968(N京科968)之间均未检测到差异位点。结果表明,S京724与京724在株高等农艺性状、单穗粒重等产量性状上的表现均无显著性差异。经花粉I2-KI染色鉴定,S京科968花粉表现约50%可染、50%败育,与S型细胞质的恢复型F1代植株花粉育性吻合。多点鉴定结果表明,S京科968与N京科968在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枝数、雄穗主轴长等农艺性状和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穗粒重、容重等产量性状上的表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证明,利用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京科968三系配套杂交种制种是切实可行的。
    3  切根处理对玉米单倍体加倍效率的影响
    杜文平 余桂容 陈谦 钟军 黄双燕 徐利远 宋军
    2017, 25(4):12-16.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03
    [摘要](94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0.06%秋水仙素和2%二甲基亚砜为加倍药剂,比较不同处理时间、不同根长的玉米单倍体幼芽切根处理与直接浸根的加倍效果。结果表明,处理时间12~72 h均能提高玉米单倍体加倍率,显著高于自然加倍,处理48 h加倍率最高。不同根长的切根处理加倍率存在显著差异,根长5~10 mm加倍率最高,根长大于21 mm加倍率最低。切根处理48 h,单倍体植株平均散粉率和结实率分别为51.39%和8.74%,极显著高于直接浸根处理的散粉率和结实率。
    4  陕A群、陕B群选育的玉米自交系抗旱性鉴定
    师亚琴 李艺博 李亚楠 刘雪艳 徐淑兔 张仁和 张兴华 薛吉全
    2017, 25(4):17-25.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04
    [摘要](70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陕A群、陕B群在多环境、少施肥和少灌溉条件下选育的33份玉米自交系和4份骨干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大田控水试验,调查玉米自交系的穗位叶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和茎秆强度等生理指标,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筛选抗旱性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穗位叶SPAD、茎秆强度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可作为玉米自交系抗旱性的第2性状筛选指标。以子粒产量作为第1性状指标,可将37份玉米自交系划分4种类型,高产抗旱型12份,低产不抗旱型13份,低产抗旱型7份和5份高产不抗旱型。以抗旱指数和抗旱隶属度为指标,将37份玉米自交系可分成3种类型,其中,抗旱性较强的玉米自交系2份,抗旱性中等的玉米自交系15份,抗旱性较差的材料20份。综合分析,2013KB-47、2013KB-37、KA225、KB081、L123098-2和KA105共6份玉米自交系具有穗位叶SPAD高、茎秆强度大、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高和子粒产量高、抗旱指数高和抗旱能力强的特点。
    5  不同密度下欧洲玉米种质BRC选系的应用潜力分析
    周旭梅 高旭东 丰光 高洪敏 何晶
    2017, 25(4):26-31.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05
    [摘要](81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5个优良的欧洲玉米种质BRC自交系为母本、5个不同来源的优良自交系为父本,采用NCⅡ设计,组配25个杂交组合,在3种密度下对欧洲玉米种质BRC选系的杂种优势表现和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下,F1代单株产量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变化趋势是随密度增加而降低。自交系BRC-1在60 000株/hm2密度下有较高的GCA效应;自交系BRC-5在3个密度条件下均有较高的GCA效应,且随着密度的增加,GCA效应增加。同一组合在不同密度下SCA效应存在较大差异,SCA效应增减与密度增减的变化方向不一致。在3种密度下,总配合力较高的组合分别为BRC-5×D37、BRC-5×S121和BRC-5×HG162,在不同密度下单株产量的总配合力效应与杂种优势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认为,自交系BRC-5和BRC-1在实际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价值,用自交系BRC-5容易组配出高产耐密组合。欧洲种质×塘四平头和欧洲种质×旅大红骨+塘四平头的杂优模式在高产耐密杂交种选育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6  利用隶属函数值法对玉米成熟期抗旱性的综合评价
    张会丽 许兴 朱林
    2017, 25(4):32-39.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06
    [摘要](91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10个不同基因型玉米为试验材料,在宁夏中部干旱带,通过测定不同品种成熟期的K+/Na+、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等指标进行抗旱性鉴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强弱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地和对照田中,各参试品种的光合特征参数、K+/Na+及形态性状等均有明显差异,且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株高、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同一品种不同器官的K+/Na+值表现为茎基 > 茎 > 叶 > 根,表明植株体内的离子吸收和运输具有选择性,茎基具有贮存K+的作用,根具有贮存Na+的功能。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抗旱能力根据综合评价值(D值)大小,综合评价其抗旱性强弱顺序为A111-3/H242 > HoViY1 > 北21/A58 > A3/A18高 > WY2 > 宁3/1522 > H237/A18 > 桂青贮1号 > H237/1506 > A3/A18。
    7  不同基因型玉米耐密植抗倒性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吴琼 杨克军 张翼飞 王玉凤 张文超 陈天宇 张鹏飞 庞晨 尹雪巍 王怀鹏 杨丽 武鹏 唐春双 刘慧迪
    2017, 25(4):40-47.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07
    [摘要](66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东北平原主栽的15份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置4个种植密度,以7.5万株/hm2作为对照处理,在灌浆期对玉米的株高、穗位高,茎秆基部第3节茎粗、节间长、穿刺强度、抗折力、干物质积累、鲜重、可溶性糖含量、全钾含量进行测定,根据各项指标的抗倒伏系数,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玉米品种灌浆期的密植抗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10个单项指标转换成为可以鉴定玉米密植抗倒伏能力的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15份玉米品种灌浆期的抗倒性划分为3类,其中,先正达408等3份玉米品种表现为高度抗倒,先玉027等8份玉米品种表现为中度抗倒,农华101等4份玉米品种表现为不抗倒。
    8  玉米苗前除草剂种质抗性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石小堰 李凤海
    2017, 25(4):48-54.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08
    [摘要](71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71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混合除草剂喷施和对照(清水)2个处理,调查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值等17项指标值。根据各性状的抗除草剂系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将17个单项指标转化为6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将71个玉米自交系分成敏感型I、感型II、中抗型III、抗型IV共4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地上部干重、丙二醛等9个鉴定指标,并且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
    9  玉米抗锈病自交系种质的发掘与评价
    冒宇翔 薛林 王莉萍 陈国清 陆虎华 石明亮 黄小兰 周广飞 张振良 赵浚宇 郝德荣
    2017, 25(4):55-61.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09
    [摘要](92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选用遗传育种上较为常用的184份玉米自交系(包括121份普通玉米和63份糯玉米),在两个环境下对锈病抗性进行鉴定,共筛选出K22、齐319、T2等18份高抗系和农大1145、中128、R-8等18份抗病系,普通玉米自交系中高抗和抗病的占26%,糯玉米自交系中只占6%。基于SNP标记基因频率的系统聚类将184份自交系划分为9个类群,从血缘类群上来看,普通玉米自交系中P类群最抗,塘四平头类群锈病抗性最差;糯玉米自交系中热带类群抗性稍好,所有类群间病情指数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10  利用农杆菌介导合子胚转化法将Bar基因转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曲祥春 李毅丹 李晓辉 刘德璞 郝文媛
    2017, 25(4):62-66.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10
    [摘要](86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基于农杆菌介导的合子胚转化方法是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新方法。利用该方法转化玉米合子胚,可直接获得转化种子。以东北春玉米区玉米自交系8902、Pa91、丹340作为转化受体,通过合子转化法进行抗草丁膦除草剂基因Bar的转基因研究。在获得的3 560份材料中,通过对T1代种子苗叶面喷施草丁膦除草剂Basta,共获得153株抗性植株,抗性频率为4.3%。PCR鉴定阳性植株为102株,转化频率为2.87%。对PCR检测出的阳性植株进行自交获得T2代,对材料继续进行抗性筛选,对抗除草剂表型的分离比率进行抗性遗传分析。
    11  外源ABA处理对离体玉米子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张莉 赵雪 曲令华 王佳慧 吕新月 林珊 周顺利
    2017, 25(4):67-74.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11
    [摘要](72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郑单958和登海605为试验材料,采用离体培养的方法,研究玉米子粒发育早期和中期不同浓度脱落酸(ABA)处理对玉米子粒灌浆特性的影响。运用Logistic模型解析不同浓度ABA处理后子粒灌浆过程与品种差异,分析灌浆速率、灌浆时间等子粒灌浆参数及其与粒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早期ABA处理降低了最大和平均灌浆速率,中期低浓度处理提高灌浆速率而高浓度降低灌浆速率。相关分析显示,同一品种的粒重与灌浆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平均速率及各时期粒重增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郑单958和登海605的粒重差异由灌浆速率和灌浆时间决定。ABA早期和中期处理,均提前最大灌浆速率到达时间并缩短有效灌浆期,相同浓度ABA中期处理的效果较早期明显。选择适宜品种,灌浆中期或者后期适当浓度ABA处理,能增加灌浆速率和粒重并缩短有效灌浆期,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
    12  化控剂对玉米光合、激素及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
    杨可攀 顾万荣 王悦力 李文龙 孟瑶 孙继 陈喜昌 杨德光 魏湜
    2017, 25(4):75-83.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12
    [摘要](59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东农253为试验材料,在玉米9叶期喷施密高和KP(主要成分DCPTA和ETH),在玉米5个生育时期测定叶片光合酶活、内源激素及茎秆力学特性参数,并进行测产及相关性分析,探究大田条件下化控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密高和KP后叶片SPAD、Pn、RuBPc和PEPc显著提高,增加叶片IAA、GA和ZR含量并降低ABA含量。玉米茎秆单位节间长度干物重、穿刺强度、横折强度和田间致倒伏推力有所增大,降低扁率及子粒含水量,密高和KP处理下玉米产量分别增加6.47%和9.23%。相关性分析表明,除ABA含量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外,光合和其他激素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EPc、SPAD在完熟期与产量相关性最大,RuBPc在乳熟期与产量相关性最大,Pn在灌浆初期与产量相关性最大。
    13  高温胁迫对不同热敏型玉米品种雌雄穗生理特性的影响
    于康珂 孙宁宁 詹静 顾海靖 刘刚 潘利文 刘天学
    2017, 25(4):84-91.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13
    [摘要](59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材料,模拟增温处理,探索玉米穗发育对高温逆境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玉米雄穗、雌穗抗氧化生理在品种及处理间均有较大差异,雄穗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升-降-升的变化,ZD958雄穗上部小穗SOD活性低于下部小穗,XY335雄穗上部小穗SOD活性高于下部小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高温处理初期下降,而后持续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高温胁迫初期增加,而后下降甚至低于对照;丙二醛(MAD)含量均呈增加趋势。ZD958雄穗中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较高,XY335雄穗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XY335雌穗SOD、POD和CAT酶活性降低或显著降低,MDA含量较高;ZD958雌穗SOD、POD和CAT酶活性升高或显著升高,MDA含量较低。随高温胁迫持续,ZD958和XY335雌穗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呈增加趋势,ZD958雌穗具有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的花丝水势和pH值。
    14  夏玉米不同粒位蛋白质组分氮素效应及与子粒脱水的关系研究
    乔江方 朱卫红 谷利敏 代书桃 张美微 黄璐 王俊哲 郭国俊 刘京宝
    2017, 25(4):92-96.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14
    [摘要](55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从蛋白质粒位差异的角度,以不同自然脱水类型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不同氮肥运筹处理下不同部位子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子粒脱水速率,研究子粒脱水与蛋白质组分和氮素施用的关系。结果表明,脱水速率差异较大的品种总蛋白质存在较大差异,蠡玉16和先玉335总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25%、12.16%。增施氮肥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增施氮肥主要增加了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影响较小。增施氮肥生理成熟后不同处理间脱水速率存在显著差异;蛋白质组分和脱水速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先玉335生理成熟后不同部位间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与脱水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醇谷比与子粒脱水呈正相关。
    15  中美德系玉米品种的耐密性对深松耕作措施的响应分析
    裴宽 于晓芳 高聚林 王志刚 孙继颖 胡树平 李雅剑 刘梅 赵强
    2017, 25(4):97-104.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15
    [摘要](63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取耕作方式×种植密度×品种三因素裂区试验,深松40 cm和旋耕15 cm耕作条件,在9.0万株/hm2和10.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对中系郑单958和登海618、美系先玉335和华美1号、德系KX3564和KWS2564不同血缘玉米品种的地上部形态、生理及产量构成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深松可降低增密后玉米净光合速率、LAI、SPAD值和单株生产能力的下降幅度,缓解株型的变化,提高玉米的耐密性。我国玉米品种的耐密性对深松耕作响应与美系和德系玉米品种存在差异,深松耕作与旋耕相比,华美1号、KX3564、KWS2564、先玉335增加种植密度后,其穗位叶叶倾角、净光合速率、LAI、SPAD值下降缓慢,产量、耐密系数显著提高,其耐密适应性对深松耕作的响应度高于郑单958、登海618。
    16  产粮大省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困局与对策研究
    梁武 聂英
    2017, 25(4):105-110.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16
    [摘要](35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农作物秸秆作为“另一半农业”,是一种重要的可供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生物质资源。以吉林省2005~2014年间玉米产量为基础,测算出吉林省玉米秸秆理论资源量和可收集量,对该地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途径现状和障碍因素进行简要评价。促使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得到更好的发展应该重视宣传引导,努力转变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优化机制;建立秸秆技术研发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规模化;搞好示范推广作用,积极挖掘秸秆文化产业等。
    17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硝态氮、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梁元振 仝利朋 吴德亮 郭乾坤 徐凤花 赵京考
    2017, 25(4):111-116.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17
    [摘要](39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等氮量条件下研究100%有机肥(T1)、30%有机肥+70%无机肥(T2)、20%有机肥+80%无机肥(T3)、100%无机肥(T4)和不施肥(CK)对玉米各生育期0~9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均可增加各土层硝态氮含量,随玉米生长发育,表层硝态氮有下移趋势,成熟期最明显,其中,T4处理31~90 cm土层分别比CK、T3、T1和T2处理高96.9%、39.1%、36.1%和17.8%。苗期和灌浆期0~9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与玉米产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925*和0.904*,拔节期达0.997**,T2和T3处理供氮能力较强。T3、T2、T4和T1处理玉米增产率分别达138.76%、131.93%、117.28%和71.73%,其中,T3和T2处理高产并稳产,可最大限度提高氮肥利用率,明显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有机无机肥配施是较为合理的施肥模式,且配比以20%:80%为最佳。
    18  控释氮肥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及土壤-作物体系内氮素平衡的影响
    郑雨 李玉影 韩晓日 姬景红 刘双全 佟玉欣 李杰
    2017, 25(4):117-122,128.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18
    [摘要](39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采用定位试验开展控释氮肥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在土壤-作物体系内平衡研究。结果表明,100%控释氮肥基施与100%普通速效氮肥基施比较,平均增产5.1%,玉米地上部氮素吸收总量平均增加6.6%,氮肥表观利用率平均提高2.4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高2.0 kg/kg,土壤-作物体系内氮素盈余-10.2 kg/hm2。60%控释氮肥与40%速效氮肥混合一次性施用与普通速效氮肥40%基施+60%追施比较,平均增产7.3%,玉米地上部氮素吸收总量平均增加8.8%,氮肥表观利用率平均提高6.8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高3.0 kg/kg,土壤-作物体系内氮素盈余-17.7 kg/hm2。75%控释氮肥基施与75%速效氮肥基施比较,平均增产7.5%,玉米地上部氮素吸收总量平均增加6.7%,氮肥表观利用率平均提高7.0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高3.8 kg/kg,土壤-作物体系内氮素盈余-14.9 kg/hm2
    19  不同类型的缓/控释肥对玉米氮素吸收及土壤速效氮的影响
    李前 秦裕波 孔丽丽 李天慧 侯云鹏 谢佳贵 尹彩侠
    2017, 25(4):123-128.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19
    [摘要](38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缓/控释肥一次性施用对玉米氮素吸收和土壤速效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具有显著增产效果。相同施氮量条件下,一次性施用不同类型的缓/控释肥的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乐喜施”、“鲁西化工”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金正大”和“益多保”处理,增产达7.3%~11.8%。成熟期,“乐喜施”、“鲁西化工”和“益多保”处理的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金正大”和“施可丰”处理。缓/控释肥在土壤中的氮素释放天数在60 d左右,释放高峰在播种后32 d前后,之后土壤速效氮含量呈下降趋势。
    20  秸秆还田与施氮肥对松嫩平原玉米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于舒函 龚振平 马春梅 王永吉 张喜亭
    2017, 25(4):129-134.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20
    [摘要](32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针对松嫩平原玉米生产特点,设置玉米秸秆不还田、秸秆还田两种条件和3个施氮水平,研究秸秆还田与施氮肥对松嫩平原玉米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收获期玉米植株氮素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外,其余时期玉米植株氮素含量、干物质量、氮积累量及产量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玉米3叶期,供试的3个施氮水平下,秸秆还田处理均使玉米氮素含量和吸收积累量降低,至拔节期秸秆还田处理对玉米植株氮素含量的不利影响消失。在不施氮肥条件下,秸秆还田处理提高了拔节期玉米植株氮素的含量;玉米的氮素吸收积累量在不施氮肥条件下仍低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在玉米收获期,秸秆还田处理增加了玉米子粒的氮素含量与氮素吸收积累量。在3个施氮水平下,秸秆还田处理玉米产量与秸秆不还田处理差异不显著。
    21  云南省玉米茎基腐病病原镰孢菌的种群结构研究
    贺娟 何鹏飞 赵正龙 吴毅歆 康志钰 何月秋
    2017, 25(4):135-143.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21
    [摘要](361) [HTML](0) [PDF 2.13 M](699)
    摘要:
    从9个不同州市采取玉米茎基腐病病害样本分离纯化并鉴定其病原,分析云南省玉米茎基腐病的主要病原镰孢菌及分布情况,依据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云南省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包括Fusarium graminearum(40.74%)、F.verticillioides(37.96%)、F.fujikuroi(3.70%)、F.incarnatum(3.70%)、F.oxysporum(1.85%)、F.proliferatum(1.85%)、F.commune(5.55%)、F.chlamydosporum(2.78%)和F.redolens(1.85%)。F.graminearumF.verticillioides为优势种,F.graminearum主要分布于昆明及其以东的地区,F.verticillioides主要分布于昆明市及其以西的地区,二者在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其余菌株出现频率均低于5.55%,仅分布在1~3个地区。
    22  玉米大斑病菌StSte12基因对H2O2氧化胁迫的应激调节
    张运峰
    2017, 25(4):144-149.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22
    [摘要](28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通过比较野生型菌株Wt01-23与StSte12基因RNAi沉默突变体菌株StRNAi9-10和StRNAi3-6在H2O2胁迫下生长和发育方面的差异,分析转录因子基因StSte12对玉米大斑病菌氧化胁迫的调节能力。在不同浓度H2O2胁迫条件下,测定野生型菌株和突变体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菌丝形态、产孢量和菌丝萌发率。结果表明,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菌株和突变体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菌丝萌发率均显著降低,但突变体菌株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野生型菌株,表明StSte12基因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氧化应激调节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
    23  吉林省玉米生产县域空间变异及区位优势分析
    余晓洋 吴兴宏 刘帅 刘文明
    2017, 25(4):150-156.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70423
    [摘要](35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从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3个角度阐述吉林省42个县域玉米生产空间变异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构建区位熵模型对2004~2015年吉林省西部平原农牧区、东部半山农林区、长白山地农区3个非传统优势地区的县域玉米区位优势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平原农业区的传统优势县域如公主岭市、梨树县、农安县和榆树市仍保持玉米生产区位优势,同时乾安市、东辽县和图们市等非优势地区也具有玉米生产区位优势。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玉米生产优势地区需要完善农业耕作制度、玉米核心主产区建设、玉米种质创新和改良、扩大专用玉米种植、完善玉米“价补分离”政策、推进目标价格制度实施;玉米生产非优势地区需要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调整种植业结构。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