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玉米作为世界种植最为广泛的作物之一,其起源问题一直争议不断。主要有两个假说,一个是保罗·芒格尔斯多夫提出的“三成分起源说” ,另一个是乔治·比德尔提出的“大刍草单一起源假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单一起源假说提供了直接证据,从而得到了科学界的共识。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许多研究发现,玉米的大刍草单一起源假说存在诸多解释不通的现象。综合利用考古学、分子生物学、群体遗传学等研究手段,中美学者联合提出了玉米起源的新模型,即“二次起源假说”。约9 000年前,玉米单一起源于小颖大刍草亚种; 6 000年前后,玉米又与墨西哥高原亚种发生了一次杂交,发生了第二次驯化,现代玉米都是来自两个不同大刍草的后代。二次起源极大地提高了现代玉米的适应性,墨西哥高原亚种为现代玉米提供了高原适应性和广泛的抗性基因,这为今天玉米成为全球适应性最广和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该模型为理解人为机制对作物驯化起源的影响提供了良好范例,并为利用野生资源进行作物遗传改良奠定重要理论基础。